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

山海心相連 攜手促振興

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
2024年10月11日08:48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走進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東林學校,圖書電教樓、電子琴教室、美術館、籃球館……嶄新的建筑既體現時代氣息,又融入河湟地區的文化元素﹔讀書聲、講課聲、唱歌聲,還有操場上的歡鬧聲,彰顯青春活力。這所學校於2021年9月1日投用,而建校所用的1.1億元資金,全部來源於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資金。

作為青海省最大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樂都區七裡店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的配套學校,東林學校學生99%為安置區搬遷群眾子女。

為了給孩子們營造更為舒適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對口支援樂都的惠山區挂職干部、支教老師奔走溝通,先后協調數十個部門、社會公益組織以及愛心企業,為學校捐贈午餐費、學習用品、教學設施、教育項目等。

敞亮的美術館內學生的畫作。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能在這麼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我之前想都不敢想,有了更好的學習條件,我也要更加努力。”五年級學生趙祥說道。

這是惠山區、樂都區東西部協作的一個縮影。

惠山與樂都是一對深交的“老朋友”,多年來這份山海深情不受距離所礙,將深厚情誼寫在高原大地,寫進沃野鄉村,寫進尋常百姓家。

除了教育,多年來惠山區逐步探索更多產業幫扶的新路徑,帶動樂都區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升級。

8月底,又一個好消息從無錫市惠山區幫扶樂都區聯絡組傳來:陽山水蜜桃引入樂都,苗株成活率最高達到了98%﹔預計兩三年內,陽山水蜜桃就會有它們的“青海兄弟”。

茁壯成長的苗木。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年初,聯絡組研究如何激發當地農民內生動力、實現從“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幫扶”的轉變。聯絡組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假如把栽於無錫的“致富果”——陽山水蜜桃種到這裡會怎樣?

要知道陽山水蜜桃的種植條件和要求很高,樂都區究竟是不是適合種植呢?聯絡組展開實地調研。

高廟鎮和雨潤鎮地勢海拔雖然在1800米至2500米之間,但光照充足,村民有種植櫻桃、梨等果樹的經驗。樂都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袁力介紹,為了使引種效果更好,聯絡組特意邀請果樹種植專家,更加謹慎地評估高廟鎮和雨潤鎮的氣候環境、土壤性質等涉及水蜜桃種植適宜度的各方面因素,最終得到了肯定的結論:高廟鎮和雨潤鎮是引進栽培陽山水蜜桃的理想之地。

惠山區捐贈樂都區的苗木。樂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說干就干。今年3月初,惠山區陽山鎮無償贈與了樂都區高廟鎮2160株水蜜桃苗株﹔惠山區錢橋街道曉豐社區也積極響應,購買800株水蜜桃苗株贈與了結對幫扶的雨潤鎮下杏園村。這些苗株囊括了日川、京紅、白鳳、湖景等多個優質品種。

聽聞陽山水蜜桃苗木引入的消息后,高廟鎮和雨潤鎮的農戶們紛紛前往合作社登記領苗,配合惠山區來的種桃專家因地制宜開展水蜜桃移栽試種。

就在最近,在專家和果農的悉心呵護下,引入的水蜜桃苗株在高廟鎮和雨潤鎮的整體成活率達到了90%,在高廟鎮甚至達到了98%。據預測,這批水蜜桃苗株將於2025年實現少量挂果,2026年迎來豐收,預計每棵桃樹可挂果約150斤。屆時,高廟鎮長裡村及周邊6個村庄的3000多戶果農將直接受益,每戶預計年增收超2萬元。

給資源、出資金、增人才、促增收……近年來,惠山區與樂都建立更加緊密的結對幫扶關系,大力度持續投入,多領域辦好實事,惠山區致力於產業發展,源源不斷為樂都熱土傾注惠山力量。

勝道農業薯條工廠項目建設正酣。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今年1月份,無錫市惠山區與樂都區攜手打造的總投資1億元的勝道農業薯條工廠項目正式簽約,讓東西部產業協作再添新成果。

而對當地的老百姓來說,即將建成的薯條廠是一條通往致富路的捷徑。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帶動281戶860多人增收,直接提供就業崗位80個,人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

樂都區、惠山區東西部協作第十六次聯席會議現場。樂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就業是民生之本,2018年以來,樂都舉辦東西部勞務協作招聘會38場次,提供就業崗位3萬余個,近400人前往江蘇省就業,為樂都區群眾增收提供了又一條途徑。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一群有志之士遠道而來。多年以來,惠山區幫扶樂都區的腳步從未停下,山海相連不單單是文化、語言上的簡單交流,更是跨越千山萬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一場壯舉。想群眾所盼,謀項目、興產業、強生態、辦實事、促增收,通過兩地通力協作,樂都區、惠山區正在以更有力的舉措描繪出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責編:張莉萍、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