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一問一答系民生︱青海西寧多處道路施工,咋回事?住建廳廳長解惑

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
2024年10月05日11:13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對“一府一委兩院”工作開展監督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一項重要職權,專題詢問是人大常委會依法監督的重要形式。

近日,青海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關於黃河保護法和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落實情況專題詢問聯組會議召開,常委會委員們圍繞“一法一條例”實施中存在的難點堵點詢問,應詢部門實事求是,回答認真坦誠。這些問題既是委員之問、代表之問,也是社會之問、人民之問。即日起,青海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聯合人民網青海頻道推出“一問一答系民生”系列報道,進一步解讀此次專題詢問。

城市道路多處正在挖掘、施工,導致市區早晚高峰出現不同程度的擁堵現象……近期,西寧市民對此感觸頗深。

為何西寧近期又開始推進部分道路的施工建設?近日,青海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關於黃河保護法和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落實情況專題詢問聯組會議召開,會上,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吳志城給出了回復。

專題詢問。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2024年,青海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爭取第二批‘兩重’建設項目,已安排青海省城市排水防澇等項目51個,目前項目已全部下達各地推進。”吳志城表示,搶抓政策機遇,持續補齊設施建設短板是青海基於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開展的主要工作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第七十五條和《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第四十條規定,要加強和統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青海省不斷加大相關工作力度,污水、固體廢物收集處置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設施能力薄弱、保障體系有待加強等短板和弱項。特別是西寧、海東兩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垃圾處理設施運行不均衡等問題較為突出。對此,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委員才讓太對青海省住建廳詢問:“針對青海省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開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下一步還將採取哪些措施切實補足短板、解決問題?”

專題問詢。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目前,青海省城鎮建成投運生活污水處理廠(站)98座,設計日處理能力115.51萬立方米﹔城市、縣城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5.68%﹔74.29%的建制鎮具備污水處理能力﹔城市、縣城建成投運排水管道6380.2公裡、再生水利用設施6座、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4座。

“西寧市區的自來水廠日均給城區供水33.3萬噸,西寧市的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40.7萬噸,單從數字來看,處理能力大於供應能力。”吳志城以西寧市生活污水處理為例,剖析原因,“現實情況是供水進得少,污水出得多,問題出在雨污合流、混搭混接、外水入網。”

青海省住建廳組織縣級以上城市開展排水管網排查檢測,摸清排水設施及檢查井功能和運行狀況,掌握雨污混接錯接點位2870處、管網缺陷問題1269處。這便是青海存在的環境基礎設施短板,也是本文開頭所說的城市道路建設力度較大的症結所在。

“部分地區的污水處理廠‘吃不飽’,但部分地區的污水處理廠‘吃不了’,背后的問題在於設施布局不盡合理,導致邏輯上能解決的問題,現實中未能百分之百解決。”吳志城直指問題所在。

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較多﹔設施布局不盡合理﹔設施處理能力有限﹔設施運營管理水平較差。基於這些關鍵性問題,青海省住建廳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摸清設施底數﹔搶抓政策機遇,持續補齊設施建設短板﹔提高監管質效,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聚焦突出問題,深化隱患排查整治,正著力實現從突擊點上的問題到系統全面治理,從粗放化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推動青海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取得實效。

其中,在補齊設施建設短板方面,督促指導西寧市、海東市分別整治完成雨污混錯接點370處、252處,建成西寧市第三污水處理廠擴能項目、湟樂污水處理廠新建項目、北川污水處理廠新建項目和海東市循化縣污水處理廠擴容改造工程,正在實施西寧市第七污水處理廠新建項目和海東市循化縣城北片區污水處理廠新建項目、民和縣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項目、化隆縣群科新區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項目。

(責編:馬可欣、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