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青海:舉全省之力打造十大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

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
2024年10月01日10:33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冷湖世界級天文觀測研究基地、鹽湖資源綠色高值利用重點實驗室、青藏高原種質資源庫納入中國科學院合作協議﹔

海南州在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監測中活躍指數位列第二﹔

墨子巡天望遠鏡投入觀測入選《人民日報》2023年重大科技成就﹔

……

高原種質資源樣本。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近年來,青海的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新進展,為青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高原科技戰略力量、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2022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四五’期間,力爭培育打造10個國家級創新平台”的建設目標,包括建設海南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打造冷湖世界級天文觀測研究基地、籌建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籌建國家牦牛技術創新中心、籌建國家高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國家高原種質資源庫、打造全球大氣本底與青藏高原大數據應用中心等。

目前,各創新平台建設進展如何?今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青海省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深入西寧市、海西州、海南州等地的創新平台開展實地調研並召開座談會,全面了解建設情況。9月24日至26日,青海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召開,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十大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情況的報告。

據悉,在建設過程中,青海以高原資源能源等領域為主攻方向,舉全省之力打造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結合青海省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和建設產業“四地”,推動綠色算力發展,圍繞天文氣象觀測、綠色儲能、現代藏醫藥發展、高原醫學研究、高原種質資源研究保護利用等中心工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優化調整科技創新平台布局,不斷培育完善青海省科技創新平台體系。

鹽湖資源。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同時,以培育建設10個國家級創新平台為引領,全省累計建設省實驗室5家、省級重點實驗室83家、新型研發機構8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4家、高新技術企業280家、科技型企業698家,構建了由點到面、由中心到全局的創新平台發展格局。

加快推動平台建設方面,青海省財政以科技專項經費形式,連續兩年支持十大平台培育建設經費1.53億元﹔各牽頭單位加大配套資金投入力度,細化經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全面保障平台建設工作。在科技部、援青省份及其高校的大力支持下,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2個,引進創新團隊3個、高端人才55名,自主培養科研人才104名,人才聚集效應初步顯現。

充分發揮平台作用方面,科技成果產出持續增量的同時,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初步顯現,金訶藏醫藥集團研制的安兒寧顆粒和如意珍寶丸成為單品銷售過億元級別的重點品種,已成為青海省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名片﹔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搶佔鹽湖科技制高點,承擔重大科技項目10余項,促進成果落地轉化,轉讓和許可費用達2400余萬元,經濟效益超過150億元。

此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立足國家高原種質資源庫建設,補充蔬菜、牧草、果樹種質資源1715份,涉及227個物種,挖掘澤庫羊、瑪多羊、久治牦牛等遺傳新資源15個,形成了長期庫與短期庫相結合的家畜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省氣象局依托全球大氣本底與青藏高原大數據應用中心建設,提供連續、准確的大氣成分本底觀測數據,為國際和國內重大報告提供基礎數據支撐,服務“雙碳”能力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報告指出,創新平台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諸如體制機制有待理順﹔人才引育尚存短板﹔創新能力有待提高﹔要素保障有待加強等。

“以體制改革服務平台建設﹔以績效管理進行動態調整﹔以主動作為爭取各方支持。”青海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陳永祥表示,將多措並舉全力推進創新平台建設邁上新台階。

(責編:馬可欣、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