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協作”建好湟源菜園子
初秋時節,走進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嘉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綠意盎然,村民們正在採摘小西紅柿。家門口能干活掙點零花錢,讓大家干勁十足。
村民們正在採摘西紅柿。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這個大棚內准備種辣椒,翻土起壟是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來自涌興村的村民葛桂蓮,今年58歲了,一邊翻土一邊給大家說道:“一直在家照看小孫子,孩子上學了我就沒事干。聽說合作社招人,我趁著孫子上學的時間來干活,零花錢掙上了,看孫子的事兒也沒耽誤。”
蔬菜產業是湟源縣農業的主導產業之一。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湟源縣圍繞發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推進夏涼蔬菜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標准化生產,引導農牧戶走上“強基地、穩規模、提品質”的產業發展路子。
路子謀劃好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卻讓大家犯了難:舊棚棉被、棚膜破損,牆體坍塌,卷帘系統損壞,保溫效果降低嚴重影響種植。
“我們剛來這裡的時候,舊棚周圍的雜草長得都和大棚一樣高,很多舊棚沒法兒種蔬菜。”聊起創業初期,嘉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祖連全記憶猶新。
2021年起,湟源縣開始舊棚改造項目。如今,嘉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冬暖式日光溫室有59棟,種植面積76.7畝,今年還計劃改造46.7畝。
對於周邊的村民而言,這裡還是個務工的好地方。祖連全說:“通過項目實施,我們合作社吸納周邊地區具有相應勞動能力的農民長期就業或季節性務工,帶動了周邊農戶至少15人就地就近就業,實現農戶季節性務工均收入一個月2000元以上,年發放勞務費20萬元以上,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新的溫室大棚種了菜,端上了湟源縣群眾的餐桌。合作社還通過土地流轉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方式,與種植戶建立穩定的合作發展關系,按照每畝1100元的價格對農戶的150畝土地進行流轉,年發放土地流轉費16.5萬元,讓農戶獲得穩定的土地流轉收入。
溫室裡茁壯成長的辣椒苗。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技術是蔬菜種植好壞的重要一環。一直以來,六合區以“人才交流+科技助農”為抓手,不斷拓展結對幫扶工作新思路,有力地促進湟源特色產業的升級發展。提供蔬菜種植技術推廣、病虫害防治、供求信息、倉儲等服務,通過技術交流服務,降低蔬菜種植戶的生產成本……合作社利用自身資源、產業鏈、技術、市場信息等優勢,對全縣蔬菜種植大戶開展蔬菜種植技術培訓和示范指導,提升種植技術水平、發展產業效益。
湟源還引進6名農業技術專家“落戶”湟源縣指導工作。挂職干部與湟源縣農業技術人員通過“調研走訪+座談交流+實地考察+線上指導”等方式,開展“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的全方位交流方式,為湟源農村創新創業升級打開了新思路。
現如今,“南京味道”的湟源馬牙蠶豆新品種已階段性推入市場﹔湟源胡蘿卜在新技術的推廣運用下,取得良好收益﹔南京特色蔬菜菊花腦在湟源試種成功……這些推動湟源地理標志的農產品,紛紛由弱變強、好中向優,唱響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大戲”,東西協作,湟源的菜園子越來越豐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