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

堅定不移做“中華水塔”守護人

馬可欣
2024年05月24日16:08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我們創造性地設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14.6萬牧民放下牧鞭守護生態,吃上了‘生態飯’,其中許多生態管護員因與大自然離得最近,拿起了專業相機,扛起‘大炮筒’,成為攝影師,不少作品還獲了國際大獎,他們拍攝的是動物,展示的是生態,體現的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5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在會上介紹了青海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情況。

吳曉軍所說的“大自然攝影隊”,是一支來自三江源國家公園近80人的特殊隊伍,組成人員有一半是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管護員,他們在肩負起生態保護重大責任的同時用鏡頭記錄下三江源的千姿百態……

大自然攝影隊。公尕日攝

今年56歲的格來江措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巴干鄉代曲村人,“大自然攝影隊”一成立,格來江措就主動報名加入,現在已是代曲村內攝影隊的負責人。

格來江措20多歲就開始接觸攝影,雖然不懂專業攝影技術,但他卻很喜歡拍攝家鄉的風景和野生動物,以前借別人的相機拍,現在自己有了專業的設備。“每天與大自然相處,能感受到它的變化,想把心裡的故事以照片的形式告訴更多人。”在三江源地區,越來越多像格來江措一樣的當地群眾,從大自然的利用者,變成守護者和見証者。

如今,地處長江源頭的曲麻萊縣頻頻“出圈”,這片平均海拔4550米的土地,以其壯美的風景和稀有的野生動植物被外界所知。

在發布會上,吳曉軍介紹,青海是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是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重要啟動區,每年向下游輸送600至900億立方米源頭活水。如今千湖美景再現三江源頭,藏羚羊從20世紀80年代不足2萬隻增加到現在的7萬多隻,雪豹已監測到1200多隻,青海湖水鳥數量達60.6萬隻,裸鯉較2002年保護初期的2500多噸增加到12萬噸,呈現“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壯觀景象。

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藏野驢群。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旅游。

今年的“五一”假期,青海湖景區見証了一場高原春日的盛大約會,共接待游客7.27萬人次。

“每天都有游客入住,藏餐、手工藝品、酸奶等很受歡迎。”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的仁青才郎,臨近花甲之年放下牧鞭,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經營起了農家樂,“我的農家樂生意一年更比一年好,說到底,還是咱青海湖的高顏值自帶流量。”自從開起農家樂,仁青才郎賺了不少鈔票。還有成千上萬和仁青才郎一樣的農牧民,也吃上了“生態飯”。

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在青海逐漸變得更加清晰。

近年來,青海省聚焦國家所需、青海所能,積極探索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實踐。比如,加快構建全省“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布局。所謂“一芯”即以西寧市為核心,完善省會城市旅游服務要素建設,打造集散中心和門戶樞紐﹔“一環”是在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框架下,以青海湖為中心構建環湖精品生態大旅游圈﹔“多帶”則是重點打造極具青海特色的生態旅游帶,從而明確了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發展思路。

青海湖美景。人民網 馬可欣攝

發布會上,青海省副省長劉濤更是表示,未來的青海,將會培育一批世界級生態旅游資源品牌,讓大家心馳神往的“三江源溯源之旅,青藏高原雪山探秘之旅,國家公園生態體驗之旅”成為可即可近的現實之旅。

大天鵝在冬格措納湖“翩翩起舞”。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國家公園論壇共話萬物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青海勇擔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使命。

青海隆寶灘列入國家重要濕地,這是繼青海湖鳥島、扎陵湖、鄂陵湖之后青海省第四處國家重要濕地。

……

如今,目光再次聚焦青海。

保護好青海的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在中國綠色發展進程中,青海正蓄勢待發、乘勢而行,努力讓高原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當好“中華水塔”守護人,走出一條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責編:甘海瓊、白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