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說
馬福昌代表:加強“高原醫學”研究和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白波、甘海瓊)“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預算報告中明確,‘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補助標准再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67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再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94元,推動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常見病用藥種類,加強城鄉社區養老服務建設。’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惠民政策和措施。”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所營養與健康研究室主任馬福昌提到報告中的醫療惠民政策,難掩激動。
馬福昌介紹,近年來,青海各級衛生部門和機構、衛生工作人員以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己任,全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也取得了較為出色的成績,青海省衛生健康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然而由於特殊的省情實際,仍有一些突出問題和短板弱項,比如醫療資源基礎依然薄弱、公共衛生隊伍能力不強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目前全省有疾控機構55家,共有編制1618人,實際在崗2100人,不及一家大型醫院的醫護人員數。”
馬福昌說,以疾控中心為例,大多需要外出或上門從事流行病學調查、疾病監測、健康指導等公益性服務工作,青海省大多數縣區人均服務半徑大,疾病譜復雜等因素,目前的疾控人力很難高質量保障全省居民的公共健康水平。“人才問題已成為制約青海省疾控現代化體系改革的最大瓶頸。”
“青海具備建立高原醫學研究中心的天然實驗基地優勢。加強各類急慢性高原病研究和防治對於維護各族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推動我省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更好地落實“健康中國”戰略落實,實現“健康青海”各項目標見效,馬福昌建議:一是綜合考慮項目建設對提升青海省醫療服務能力、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的重要性和高原醫學研究中心建成后地方運營保障壓力,加大對青海省高原醫學研究中心項目的支持力度﹔二是綜合考慮地域環境、疾病譜特點、人均衛生服務半徑等因素,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人才隊伍建設。
“我也將努力提升自身醫學科研創新能力,把醫學領域科研成果轉化為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成績,為建設健康中國和健康青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馬福昌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代表團已准備議案建議100余件
- 人民網北京3月4日電(白波、馬可欣)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青海省全國人大代表依法履職,一次性提出議案2件,提交建議117件(其中省政府提供素材81件,省“兩院”提供素材2件,代表個人提出34件),6件被列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重點督辦建議,青海代表團議案建議數量和質量“雙提升”,實現良好開局。 議案審議方面,一是《關於制定自然保護地法的議案》,由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審議,提出“結合國家公園法起草工作統籌考慮自然保護地法立法,加快立法進度,適時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