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

青海1萬余名駐村干部扎根基層

真心真情真幫扶 凝心聚力助振興

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
2023年12月30日10:01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駐村工作雖然辛苦,但村民們的一聲聲感謝,讓我們心裡熱乎乎的。”

“駐村工作任務繁重,但是使命光榮、意義非凡。”

“來村裡,我們就要當好村民們的‘引路人’‘暖心人’‘責任人’‘帶頭人’。”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

2021年7月以來,青海省委組織部先后向1716個脫貧村、易地搬遷村(點)、鄉村振興重點村選派1萬余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兩年多來,他們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扎實駐村開展幫扶工作,時刻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從“駐村人”向“助村人”轉變,全力以赴解群眾之所憂、紓群眾之所困,堅持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回群眾的幸福指數。

腳沾泥土 心懷真情

背著背包,帶著行李,楊富林2021年7月來到海南州共和縣恰卜恰鎮東巴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雖然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也有前任第一書記的“傳幫帶”,但擔任第一書記,還是頭一回。放眼望去,一切都是陌生的。為了盡快適應新環境,到東巴村的第一天,他就和工作隊的同事一起,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深入脫貧戶、監測戶、特困供養戶家中訪寒問暖。“心中有數,工作才能有思路。”田間地頭、農家小院,楊富林的身影無處不在,在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每家的基本情況。

“萬德才讓想學一門手藝、范有艷因找不到工作發愁、馬昌福反映鄰裡糾紛……”翻開楊富林的駐村日志,這段話格外顯眼,作為青海省駐村干部中的一員,這是楊富林亟待解決的“問題清單”。

楊富林走村入戶了解村民情況。受訪者供圖

兩個多月下來,楊富林發現,要凝聚村子的向心力,首先要解決村“兩委”遇事不溝通,單打獨斗的問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楊富林邀請有威望的老黨員,通過單獨談、大會講,道理越講越明,事情越說越透,思想的疙瘩解開了,誤會和誤解消除了,村“兩委”的心氣又回來了。

緊接著,他帶著村“兩委”班子建制度、立規矩,抓管理、促提升,設立黨員先鋒調解室,組建老黨員糾紛調解隊,化解群眾的難事愁事煩心事,黨員充分發揮作用,支部的組織力、戰斗力和凝聚力也得到提升,村風民風不斷轉變,東巴村徹底摘掉了軟弱渙散的“帽子”。

東巴村舉辦趣味運動會。受訪者供圖

村風民風得到轉變,如何拓寬村民增收渠道的問題接踵而至。村集體沒有產業,村“兩委”一籌莫展,多方學習取經回來后,大家集思廣益,決定發展藏系羊養殖業和蔬菜種植業。在支部牽頭、部門支持下,爭取資金建成了東巴村藏系羊養殖場,當年收益21.3萬元,“這讓大家覺得吃再多苦,都值得。”楊富林難掩喜悅之情。村集體經濟盈利后,結合挖掘東巴村距離縣城近、交通便利的優勢,確定“近郊農村服務城鎮”的發展思路,種植反季節蔬菜,年均增收16萬元,帶動村民就業30人。

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讓一件件“問題清單”變成惠民實事。東巴村陸續舉辦了家政服務、挖掘機駕駛、電焊等技能培訓班6期150人次,幫助8名高校畢業生、30名待業青年就業。“駐村干部就得要腳沾泥土,心懷真情。”楊富林滿懷信心,隻要用心用情做好每家每戶的小事,真心實意地為村裡辦事,群眾工作一點也不難。

駐在村裡 住進心裡

“謝謝陳書記幫助我,重返校園真的很開心,我一定會好好學習。”說這話的小姑娘是黃南州尖扎縣坎布拉鎮上李家村的村民。她是外公帶大的,外公去世后,家裡人就不讓她上學了。得知這個消息后,駐村書記陳龍威第一時間上門耐心勸導,家人終於同意她繼續上學。為了讓小姑娘安心上學,陳龍威還聯系愛心企業,每年為她資助2500元。“看著小姑娘臉上開心的笑容,我們也很欣慰。”陳龍威說。

“駐村就要住進群眾心裡,而住進群眾心裡,就要著眼村民最希望解決的難題。”西寧市大通縣長寧鎮甘溝門村駐村第一書記劉秀玲的感受更為深刻。走訪時發現村裡有一戶殘疾人家庭,劉秀玲將有關信息上傳到就業需求庫進行匹配,及時為他們找到了合適的務工崗位﹔很多婦女在家照顧家庭,沒有收入,村裡想方設法辦服裝廠,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

劉秀玲(右一)前往脫貧戶苗德強家了解情況。受訪者供圖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如何為鄉村培養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這是駐村工作隊日常工作中思考的重要內容。

返鄉畢業大學生,生於村、長於村,對村子有感情,又見過世面,有一定文化知識水平,為了有效將返鄉大學生組織起來、作用發揮起來,果洛州達日縣建設鄉沙日納村駐村第一書記公保東知帶著村“兩委”班子召開村民大會表決,將村集體經濟收益的40%用於開發公益性崗位,面向脫貧戶、監測戶、返鄉大學生開發公益性崗位24個,將4名返鄉大學生充實到村“兩委”班子,進一步加強了村“兩委”班子的工作力量。

公保東知帶著村“兩委”班子與村民討論工作。受訪者供圖

在海北州門源縣東川鎮鹼溝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鉞龍敏銳地發現,林麝養殖收益高、見效快,但作為特種養殖產業,技術要求高、風險也大。為此,李鉞龍及時選派兩名致富帶頭人前往甘肅華亭昌源林麝養殖廠開展了半年的學習,與華亭市林草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同時,繼續選派兩名能人前往陝西鳳縣學習林麝救治技術。通過人才培養,全村要求學習林麝養殖的農戶越來越多,人才隊伍開始壯大。“一個好項目、一批能人培養,帶動了群眾觀念的轉變,為致富產業的壯大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李鉞龍對未來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還記得今年駐村工作期滿即將輪換時,十幾位村民自發到縣裡請求留任我們工作隊的場景,這是群眾對我們駐村工作隊最大的肯定。”公保東知說道。

進百家門、了百家情、曉百家難,遇事共商量,問題共解決,責任共擔當。這是駐村工作書記們的常態,他們深入調研、摸透村情、理出思路﹔他們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成為鄉村振興、駐村工作的行家裡手。

沒有華麗的外表,有的只是朴實無華、無私奉獻的滿腔熱情﹔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工作﹔沒有豐功偉績,有的只是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為奮力推動鄉村振興而執著堅守!

(責編:馬可欣、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