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原創稿件

一支畫筆,繪出“沸騰同仁”

馬可欣
2023年07月02日13:28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隆務河悠然前行在寬闊的山谷之中,麥秀山則隱匿於高高低低的楊樹、油鬆間,享受著午后的愜意,安靜而又神秘。

仲夏的同仁,早已褪去寒意,接踵而至的是目不暇接的綠意和一瀉千裡的清爽。

同仁的靈秀,不僅在山水,更在文化。

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藏語稱“熱貢”,意為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這裡是以唐卡、堆繡、雕塑為主的熱貢藝術的發源地,是藏族畫家之鄉。

在同仁市隆務鎮吾屯下庄的熱貢龍樹畫苑,畫苑創始人曲智正向畫苑南面二樓的畫室走去,照例察看今天學員們的畫作成果如何。這位青海省民間工藝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30多年如一日,培養出528名熱貢唐卡藝人。“來到這裡的學員,我會給他兩個月的考驗時間,這兩個月不隻學畫畫,也學做人。”

龍樹畫苑現有93名學員在學畫,除了生長於本土的藏族、土族學員外,還有一批來自山東、陝西、河北、內蒙古的漢族學員。

跟隨著曲智,我們一行人輕手輕腳走進畫室,踏入畫室那一刻,世界隻剩下學徒們輕握的畫筆與底布摩擦的聲音,柔和的光線中,20多名年輕畫師正聚精會神地繪制唐卡。在他們筆下,唐卡在設色、山水皴法、雲彩花卉分染以及線條勾勒方面,融合中國傳統畫作風格,畫面飽滿而不復雜,祥雲流動其間,卻也有留白,可以將思緒放置其間。

學徒細致描繪唐卡。人民網 馬可欣攝

畫室西角,29歲的桑杰卡正屏息運筆,為眼下這幅唐卡做最后的上色。這位本地小伙,看到我們駐足的腳步,停下來不好意思地用筆摳摳腦袋,當詢問到畫作相關情況時,小伙子臉頰微紅,雙眼閃爍著光芒:“這幅畫是師傅設計的,平時我也會有一些自己的創作,現在我的一幅畫能賣到16萬多!”

制作畫框、繃展畫布、打磨布畫、起稿構圖、上色暈染、勾復線、描金再到佛像開眼、唐卡裝裱,每天在畫室8個小時,桑杰卡不間斷地學習著唐卡制作工藝流程。從摸索前進到可以獨立作畫,他用了6年多的光景,初到畫苑時,他才20歲。

繪制唐卡的顏料。人民網 馬可欣攝

桑杰卡家中共四口人,守著5畝地,僅靠種小麥過活,收入微薄。同仁市鄉村振興幫扶車間的設立,讓這原本拮據的四口之家看到了新的出路,桑杰卡和姐姐來到幫扶車間之一的龍樹畫苑學習唐卡技藝。此后,日子有了變化:“來這的第一年有8000多的補助,食宿不用自己花錢,經過八九年的學習和沉澱,現在我一年收入能有10萬多。”

來到畫苑的第3年,桑杰卡結識了同樣來畫苑學習唐卡的朋毛吉。兩年過后,25歲的桑杰卡與這位來自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的姑娘結婚。畫室裡,二人並排坐著,沒有外放的表達,沒有刻意的親昵,只是扭頭的一個眼神,便能讓兩人的臉上都綻放出笑容。現在的桑杰卡,收獲的不光是技法,更是自己的小日子。

如今,桑杰卡在畫苑度過了9年的時光,已經出師的他仍然選擇留在這裡潛心創作。無獨有偶,畫室另一邊的多杰東智,也已在龍樹畫苑10年之久,他的身上,有著不一樣的故事——“我在同仁市多哇鎮看賽馬的時候,看到他在路邊自己拿著彩紙,專心用剪刀剪著上面的牛羊用來當臨摹的樣式,我就留意到這個孩子。”曲智看著專心作畫的多杰東智,眼角布滿了笑意。

專心作畫的多杰東智。人民網 馬可欣攝

在與多杰東智的父母商量過后,曲智帶著這個有天賦的孩子來到了龍樹畫苑開始學習唐卡。10年的時間一晃而過,現如今27歲的多杰東智,一年收入有6萬多。認真且安靜的多杰東智是一位聾啞人,還有三個弟弟一個哥哥,家裡一直以放牧為生,現在,他的收入已經能補貼家用了。

“公司+文化產業基地+非遺傳承基地”,這是龍樹畫苑的經營模式。“我們不收取學費,免費提供食宿,每年的伙食還有給學員的補助達200萬元。”龍樹畫苑的負責人完德尖措說道。

作為同仁第一批設立的鄉村振興幫扶車間之一,龍樹畫苑自2013年正式運營以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集中培訓傳授技藝,已培養出760名熱貢唐卡藝人,學徒遍布全國,中央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的畢業生都慕名前來拜師學藝,如今的龍樹畫苑聲名遠揚。

名聲在外,離不開內部的重視和支持。為了使熱貢藝術得到傳承和發展,以唐卡為例,同仁市專門成立唐卡研究會,同時,熱貢文化園區、唐卡風情小鎮、熱貢藝術會展中心、熱貢文化演藝中心、非遺傳習中心、非遺宣傳展示點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備﹔同仁市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進行唐卡藝人培訓並給予補助,將非遺與文化產業有機結合,以文化產業發展來促進非遺保護與傳承。

為進一步規范唐卡市場管理和唐卡行業標准,黃南州在全國率先實施“唐卡區塊鏈”項目。通過區塊鏈技術完成傳統唐卡交易的溯源以及唐卡知識產權IP的復用與增值,以自主、可控區塊鏈技術為基礎,以VR、AR數字化技術手段展示、詮釋唐卡藝術,讓人們在欣賞唐卡藝術、體會唐卡文化的同時,更好地維護唐卡藝術的知識產權。

非遺文化的傳承,在於其“活態性”的特征。為了讓熱貢藝術人才隊伍日漸壯大,黃南州同仁市還組織舉辦熱貢唐卡繪制大賽和鄉土人才技能大賽等活動,選拔優秀鄉土人才投入到文化技藝保護、傳承和產業化開發中,選擇發展潛力大的非遺文化產業示范戶,給予重點扶持,培育了一批文化脫貧的中堅力量。

中堅力量培養了起來,新興力量也在崛起。學校,是希望開始的地方,也是文化傳承發展的源頭之一。從青海省到黃南州,都在相應的學校設立熱貢藝術課程。同仁市聯合省內外大中專院校,開設熱貢文化專業課程,並通過職校和傳習中心,以產學研的培養模式培養各類熱貢藝術人才。在黃南州,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熱貢藝術課程,同時成立專門的熱貢藝術學校,如黃南州熱貢文化藝術職業培訓學校。青海省民族學院更是開設了熱貢藝術本科專業。

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將熱貢藝術特色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依托非遺資源優勢,還建立20余座非遺保護傳承中心,建成非遺工坊和文化扶貧產業園創作基地,並設立20余個扶貧車間,使熱貢藝術特色產業呈現出全新的姿態。

學徒在專心繪制唐卡。人民網 馬可欣攝

非遺文化保護傳承的持續舉措,換來的是可觀的結果。僅同仁市而言,從龍樹畫苑成立至今,同仁市從事唐卡繪畫工作的人數驟然增加了1.6萬余人,如今,同仁10余萬人口中,近2.4萬人從事唐卡繪畫,4.6萬人從事熱貢藝術相關工作。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8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0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68人,省級非遺傳承人34人。全市有近30家大小唐卡畫院和140家中、小型相關企業。

同時,同仁依托先天資源優勢,探索“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路徑,以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助跑”鄉村振興:熱貢唐卡藝術小鎮、麥秀國家森林公園、熱貢六月會……今年五一假期,同仁接待游客近2.5萬人次,同比增長195%,旅游收入達892萬元,同比增長360%。

在“文化+旅游”“非遺傳承+鄉村振興”的新路徑中,在青海省產業“四地”建設的戰略布局下,這座青海省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正闊步前行在她永續發展的“沸騰之路”上。

(責編:馬可欣、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