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人民日報看青海>>2021瀾湄萬裡行

人民日報看瀾湄——青海雜多:確保一江清水向南流

“瀾湄萬裡行”人民日報採訪組 柯仲甲 賈豐豐
2021年10月23日10:39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驅車駛離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一路向西行駛,經過五個小時的車程,10月16日中午,記者跟隨“2021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大型採訪活動終於來到青海省雜多縣。車隊行進在雄奇的峽谷中,兩旁高山聳峙,中間扎曲河蜿蜒流淌,距離縣城不遠,一座嶄新的“瀾滄江源園區生態展示館”拔地而起,生態管護員鬧吾早早等候。

玉樹。劉雨瑞攝

作為當地為數不多的女生態管護員,鬧吾把這份工作干得有聲有色。談起自己的工作,這位腼腆的康巴姑娘打開了話匣子,“以前全家人靠牛羊放牧為生。如今,雜多縣納入三江源國家公園,自己當起了生態管護員,一月工資1800,一年收入2萬多元,過去和現在的生活天壤之別。” 指著遠處的河流,鬧吾告訴記者,草場被網格化劃分,每一位管護員都要對負責片區的山水林草湖和野生動物進行巡護,還要對草原設施、退化草地治理等工程進行監管,要是碰到偷獵者等破壞環境的行為,也會制止上報,和過去相比,現在群眾更能清楚知道肩上的責任更大了。

玉樹。劉雨瑞攝

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雜多縣被稱為“瀾滄江源第一縣”,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也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近年來,雜多縣全力推進“全域無垃圾三年專項治理行動”,探索開展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設施試點,創建全域無垃圾示范縣。並通過昂賽大峽谷漂流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昂賽雪豹自然觀察2個特許經營項目,積極申報徒步和騎行特許經營項目,實現自然資源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對於鄉親們來說,‘垃圾分類’不再是陌生的詞匯,而是一個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我們這些生態管護員也積極參與‘三江源清潔工程’,通過‘戶分揀、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牧區垃圾處理新模式,確保了垃圾不落地,出門即分類。”鬧吾自豪地說,“這幾年,感受最深的就是鄉親們觀念的變化,大家愛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更強了,比如在冬天期間,經常會有牧民積極開展野生動物救治、救護,在野生動物分布重點區域進行補飼、收容,最大限度地減少大雪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傷害。”

玉樹。劉雨瑞攝

“通過不斷探索生態惠民工程,涵養生態財富、提升生態價值、打響生態品牌、推進綠色轉型,持續釋放‘生態福利’,建設高原‘生態福地’,我們努力做好人的發展需求和環境承載能力的估算,讓‘原住民’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和受益者,讓瀾滄江源雜多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家園。”雜多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尼尕說。

(責編:劉沛然、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