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90后”助理檢察官的“駐村緣”

於瑞榮
2021年09月24日09:00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2016年9月份,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寶庫鄉踏實苦干了兩年的大學生“村官”楊振林考錄到省人民檢察院任助理檢察官,正是這兩年寶貴的基層工作經歷,使這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成長為一名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和較強群眾工作能力的干部。

2017年5月,楊振林被省檢察院選派到海東市樂都區共和鄉磨石溝村成為了一名駐村扶貧干部。他扎根基層,與當地群眾想在一起,吃在一起,干在一起。4年多來,他不忘初心,勇擔使命,奮力脫貧攻堅,成了磨石溝村群眾心中“最親切的工作人”。

沉下身埋頭干,踏實勤懇

2017年5月,正是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扎實推進的時候,到戶產業申報、易地搬遷報名、協助結對幫扶、協調技能培訓等工作壓茬而來。而年輕的他也因此成為村兩委和第一書記的得力幫手。記不清有多少個節假日,他和第一書記、村兩委的同志挨家挨戶進行走訪調查﹔有多少個不眠之夜,他和村兩委的同志一起整理檔案資料﹔有多少次,他和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幾年下來,磨石溝村的每一戶、每一個人的情況他都爛熟於心。打開檔案櫃,所有的扶貧工作檔案他都整理得井井有條。談起國家的扶貧政策和村裡的扶貧項目產業,他都如數家珍。

對於年輕人來說,電腦辦公能力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要求,但是對於村干部來說,當時在電腦上做個表格、寫個總結,那真是頭等難事。起初凡是跟電腦有關的工作幾乎都是楊振林一個人完成,但后來他發現如此下去並非好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就當起了老師,反復耐心地教村干部如何使用常規辦公軟件。現在,村兩委人員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辦公軟件使用方法。尤其是村會計,從以前的 “小楊,這項工作需要報電子版,你來幫我做一下”到現在的“小楊,群裡要的那個電子版你再不用管了,我已經報過了”。楊振林以熱情和耐心,幫助村裡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共和鄉黨委書記和鄉長說起楊振林,都說他為人踏實肯干,平時話不怎麼多,但是干起工作卻非常地認真,他們村的扶貧工作是全鄉干得最好的。2020年磨石溝村被鄉黨委政府評為全鄉“扶貧工作先進村”,這對陪了兩任第一書記、干了4年多扶貧工作的楊振林來說是最大的欣慰。面對榮譽,他笑而不語。“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做到了。

說起楊振林這幾年的工作,磨石溝村的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在他們眼裡,楊振林是一個誠實、低調的人,但是干起工作卻非常拼命的人。

用真情解民憂,心系群眾

做好基層工作需要能力,更需要真情。隻有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盼群眾之所盼,才能成為他們的“好鄰居”“貼心人”,才能辦好他們的事情。

剛駐村時,很多群眾對繳納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一事還不重視,認為自己好多年都沒住過院,根本無需繳納。對此,每到收繳的時候,楊振林都一戶戶的去宣講醫療保險政策,講多了,群眾也就理解了,轉變了原有的觀念,醫療保險的繳納率最終達到100%,大大降低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

每年春耕時節,省檢察院都會協調一些化肥種子來助力磨石溝村備耕生產,這“最后一公裡”的落實都要由駐村工作隊來完成。每次和村干部一起到種子站裝卸種子的時候,身板瘦弱的楊振林一點都不輸給經常干農活的村干部,群眾看見奮力裝卸種子滿身塵土的楊振林,都覺得他是一名合格的駐村扶貧干部。

磨石溝村山高坡陡,道路不便,一方水土養育不了一方人的問題在這裡尤為突出,他和駐村第一書記跑扶貧局,跑鄉政府,磨石溝村整村易地搬遷項目終於落地。

但是推進落實的第一步就出現了問題,有相當一部分農戶不願意搬遷。怎麼辦?首先得解決他們的顧慮,讓他們“搬得出”,於是他和第一書記天天到農戶家裡從外出打工,到孩子上學、交通、醫療、居住條件等多方面耐心細致地做搬遷動員工作,給農戶算家庭打工收入的經濟賬,算享受政策紅利的利益賬,算生產生活的便利賬,最終一人不落地順利完成搬遷報名工作,為后續工作的推進開了個好頭。回想當初,現在不少群眾感慨地說,“幸虧當時小楊給我做了那麼多思想工作,要不然我也不會搬進這麼漂亮的小區,住進做夢都想不到的樓房裡。”

磨石溝村搬遷以前,村裡有幾戶養殖土雞的貧困戶,但銷售成了他們最大的難題。楊振林將農戶的土雞和散養場所拍照發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和單位同事,發給單位食堂管理人員,甚至在朋友圈裡進行推銷,就這樣慢慢推進,最終為貧困戶打開了一條穩定的銷售渠道。幾年下來,雖然單位上有些同事還不能將他的名字與本人對上號,但是一說起那個幫貧困戶銷售土雞的扶貧干部,單位沒有人不知道。后來還有村民來找楊振林說家裡有幾袋豆面能不能幫忙銷售一下,他立馬又開啟銷售員模式幫助解決銷路。2020年,貧困戶的土豆出現了滯銷問題,他和第一書記積極聯系銷售渠道,包車運輸,為貧困戶賣出土豆8000公斤。

4年多的駐村時光,楊振林雖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是卻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他從來不抱怨基層工作的瑣碎繁雜,從來不訴說自己生活中遭遇的種種困難,卻時刻把群眾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上,最終在扶貧的道路上與磨石溝村的群眾結下不解之緣。現在很多村民都愛用最朴素的“楊師”來稱呼他,村民們說這樣叫著更加親切,更像是自己多年的“鄰居”。

(責編:陳明菊、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