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經濟為引領開辟高原美麗城鎮建設新發展空間

豐志勇

2021年06月21日10:11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編者按:為更好地推動“十四五”時期青海高質量發展,更有力地推進“四種經濟形態”“五個示范省”建設,青海省委黨校城市與區域治理智庫工作室圍繞數字經濟和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展開調查研究,現形成系列研究報告和資政專報,以咨參考。

青海省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十四五”時期,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我國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新征程,青海作為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生態經濟大省,理應在新發展理念下開創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爭創現代化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在生態經濟創新發展上走在西部前列。

放大生物物種資源優勢,打造我國高原地區生態經濟創新發展高地

青海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種資源庫。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青海要依托高海拔生物多樣性及物種資源庫,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積極利用東部地區的資金、技術和市場優勢,構建東西部生物育種創新鏈,為國內市場培育生產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打通國內循環關鍵環節,實現國外進口市場替代。同時,通過現代基因和生物工程,為國內市場提供更多的生物醫藥和中醫藥產品,形成東西部聯動發展、國內自主可控的產品創新體系。

挖掘生態資源稟賦優勢,激活我國高原地區生態經濟發展新動力

青藏高原天藍地綠、生態優美,擁有世界最大面積的高原濕地、高寒草原、灌叢和森林等生態系統,涵蓋水面、濕地、林草的藍綠空間佔比超過70%,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四大超淨區之一。青海的生態資源價值總量約18.39萬億元,每年的生態服務價值約7000億元左右。因此,建議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圍繞青海省著力打造的東部特色種養高效示范區、環湖農牧交錯循環發展先行區、青南生態有機畜牧業保護發展區和沿黃冷水養殖適度開發帶等“三區一帶”農牧業發展新部署,抓住國內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機遇,引入東部地區資金和技術,補齊畜禽養殖、糧油種植、果蔬和枸杞、沙棘等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發展短板,實施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業品牌培育戰略,提升青海生態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依托青海省光伏產業科研中心和6個重點實驗室,在“百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實証基地”和首個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平台研發基礎上,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率、延長產業鏈,打造我國清潔能源集研發、生產和應用於一體的新增長極。另外,重點發展高原體育訓練、高品質生態旅游等現代新興產業,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現代高原生態經濟體系。

發揮生態本底綜合優勢,開辟安全韌性的高原美麗城鎮建設新發展空間

青海現有林地總面積佔國土面積的15.3%,可利用天然草場5億多畝,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如此好的生態本底需要更好的規劃理念進行引領建設。一是根據青海生態環境自身特點,制定安全韌性高原美麗城鎮建設風險清單,把安全韌性高原美麗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前落實到青海全域城鎮規劃修編工作中。二是制定關於青海省城鎮建設生態安全韌性實施文件,協調各類標准、規范的相融性,避免相互沖突,全面指導和規范安全韌性高原美麗城鎮建設與實施。三是借助大數據平台與GIS手段,建設安全韌性高原美麗城鎮生態應急治理平台,採用激光掃描技術、光纖監測技術、無線感知技術、結構健康監測技術等,獲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底層數據,建立生態大數據綜合信息管理分析平台,為安全韌性高原美麗城鎮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提供理論支撐,為政府管理部門決策和應急處置提供大數據信息服務,為西部地區探索安全韌性高原美麗城鎮提供樣板。

(作者系南京社科院經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責編:劉沛然、甘海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