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有美景 耳畔有天籟 心中有歌聲

——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北京研討會側記

喬 欣

2021年04月13日08:56  來源:青海日報
 

  這是一幅大美青海的綠色畫卷,這是一份絢爛奪目的視覺大餐,這是一幕關乎自然的影像獻禮……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即將挂牌成立之際,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的成功播映,提高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知名度,為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4月12日,《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各抒己見。通過討論,大家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人與自然共生的和諧,以及“深情中見恢弘、平實中顯深刻”的真實“記錄”。

  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是一部極富美感的影像作品,視角很多且視野宏闊、畫面優美,帶給人震撼之余能夠激發起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語言很美同時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作為一部自然人文類的紀錄片,全片畫面全部採用4K超高清拍攝,其中用超級微焦距鏡頭展現出的微小動植物的形態與生活細節,讓人印象深刻並為之驚嘆,優秀的技術手段為提升作品品質,深化主題表達都提供了強大助力。

  ……

  研討會上,隨著專家們的發言和討論,影片“背后的故事”逐漸“浮出水面”。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評價說:“這部紀錄片很好地以優美詩化的語言和深刻的哲理,形象詮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使我們得到了思想的啟迪和美的享受,也正確認識到了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植物的和諧關系,感受到了中華哲學‘萬有相通’的巨大生命力,這部紀錄片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對我們整個文藝創作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看了這個片子特別震撼,首先震撼於青海的壯美山川,其次是震懾於個人和自然之間和諧共生的關系。影片採取了一種平民化的視角,畫面和畫質堪稱絕佳,既有宏觀鏡頭,也有很微觀的動植物,我覺得應該推出外文版本,向海外、向全世界進行推送。”光明日報文藝部執行主任鄧凱感慨道。

  作為紀錄片行業的“對口”專家,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有著獨到的見解:“《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這部紀錄片,特別有智慧的一點就是用中國的東方哲學和美學精神,很好地去跟自然對話,非常尊重自然以及人跟自然的關系,從而引導觀眾讀懂大自然的密碼和文化的密碼。”

  主創代表、總導演李曉“解析”道:“我們通過鏡頭帶大家從視覺上感受大美青海的壯闊美景,同時通過展現游走在國家公園裡的科研工作者、原住民和牧人的生活及狀態,跟著他們一起真正體會和感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在表達他們的探索的同時,讓我們的觀眾隨之一起去理解和領悟。”

  “在創作過程中,我們按照‘找准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堅持‘小、大、正’的創作理念,用心用情用功創作影視精品。”省廣播電視局局長申紅興告訴記者,“我們多次組織省內學者、專家召開創作座談會和論証會,聽取創作團隊意見建議,集思廣益形成創作方案,最終確定題目《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想要表達的內涵是通過紀錄片重新認識自然與人類,探討發展與平衡,純真與永恆﹔不僅展示國家公園建設的成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也反映青海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做‘中華水塔’守護人的理念。”……

  三個多小時的研討接近尾聲,“國家公園”之美也隨之越來越清晰,正如專家們所言,《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不僅僅是一部紀錄片,還是我們眼前的美景、耳畔的天籟、心中的歌聲!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