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觀察)

艾四林

2021年04月09日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基本特征,凸顯了我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豐富了人類現代化的內涵,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庄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這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也意味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又一個巨大成就。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支持、取得輝煌成就,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在現代化征程上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共同富裕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理想追求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為消除貧困,過上富足、美好生活進行著不懈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從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禮記·禮運》描繪的“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狀態,反映出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對幸福生活、共同富裕的期盼和憧憬。然而在生產力水平低下、剝削階級佔統治地位的制度下,共同富裕隻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當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雖然生產力快速發展、物質財富快速增長,但勞動人民貧困化和社會貧富兩極分化的程度卻不斷加深。馬克思指出:“在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在揭露、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弊端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

  可見,共同富裕是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未來社會的重要特征。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廣大人民價值觀念相通相融。在現代化征程上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在我國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思想基礎。

  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堅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進行了長期艱辛奮斗。”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和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帶領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實行“耕者有其田”,幫助窮苦人翻身得解放,就是為了讓人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我們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堅信這條道路能改變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讓人民過上共同富裕的生活。毛澤東同志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

  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江澤民同志強調:“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胡錦濤同志強調:“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黨始終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奮斗目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並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些重要論述,指明了實現共同富裕的前進方向,描繪了實現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

  為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社會主義現代化追求的是共同富裕

  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性潮流,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向往。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一個緊迫任務就是實現現代化。

  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發展,一些西方國家率先邁入現代化國家行列。這些國家的一些人視西方國家為現代化國家、現代化社會的典范,認為其他國家隻有接受西方模式才能走向現代化。但是,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由於歷史文化和國情不同,西方現代化的一些成功經驗雖可借鑒,但決不可簡單復制、照抄照搬。毛澤東同志指出:“資本主義道路,也可增產,但時間要長,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們不搞資本主義,這是定了的”。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指出:“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富裕是各國現代化追求的目標,但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的成功實踐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隻要找准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理論和實踐均已証明,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豐富了人類現代化的內涵,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新征程中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

  充分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在新征程中推進共同富裕,要充分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做好共同富裕的頂層設計,不斷探索促進共同富裕的制度、政策和工作體系,確保“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向著更遠的目標謀劃共同富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作出了具體部署。隻要我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咬定目標不放鬆,一張藍圖干到底,就一定能夠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斷邁出堅實步伐。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共同富裕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期待越來越高。這要求我們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同時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通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等舉措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位,但經濟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必須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努力使脫貧地區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明確了到2025年、到2035年的目標任務:到2025年,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脫貧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到2035年,脫貧地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農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實現這樣的目標任務,意味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作者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