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耕作忙

潘 玲

2021年04月08日11:57  來源:青海日報
 

駕駛農用機械進行農業生產托管。青海日報記者 潘 玲攝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做好春耕春播,是春天裡的頭等大事。隨著氣溫回升,青海省各地陸續開展春播工作。糧安天下安,保障糧食生產,關系到糧食安全。在保障糧食生產的同時,青海省致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在春播時節積極推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並通過生產托管等方式,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春日裡,行走在各個春播現場,在田間地頭壟行上放眼望去,有忙著翻地的,有播撒種子的﹔有忙著調試農機具的,還有拉運有機肥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深翻機、旋耕機、點播機等農機具的轟鳴聲讓春天的大地充滿歡騰的氣息,翻出來的一壟一行的土壤裡,散發著泥土的味道。

今年春播期間,青海省堅持“生態青海、綠色農牧”發展理念,通過扎實抓好糧食生產,推進綠色農業增效行動,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一筆一畫、工工整整譜寫農業農村發展的新篇章。

保質保量春耕備耕

“春種秋收,春天是播種的季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播種希望的熱情似火。”入春沒多久,西寧市湟中區茁壯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昇先就已經開始招呼大家在地裡忙碌開了,勞作間隙還拍攝視頻,將耕作現場發到微信朋友圈給自己加油,“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我仔細讀了,涉及農業農村方方面面,很期待鄉村振興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我們農民嘛,首要的就是先把地種好!”

據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處長胡瑞寧介紹,預計今年全省農作物種植面積為852萬畝(1畝≒0.067公頃,下同),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為440萬畝,較上年增加5萬畝,目標總產量為107萬噸。

“今年首要任務是保量,糧食播種面積隻增不減,我們要圍繞糧食安全生產,扛起糧食生產的政治責任,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抓好生產,壓實各級責任、層層分解指標。”胡瑞寧介紹道。

在生產資料供需方面,全省農作物種子統共率14.6%,今年全省儲備各類農作物種子3470.2萬公斤,種子價格平穩﹔對於肥料,預計今年春耕化肥供應總量14萬噸,有機肥年生產能力100萬噸以上,各類肥料可以保証青海省春耕備耕生產需求。目前,農藥、農膜等市場價格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調入量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為了保質保量推動春耕備播工作,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結合萬名干部下鄉活動,從2月下旬開始,抽派5個工作組赴各地開展抓惠農政策宣貫、抓高質量備耕春播、抓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抓春季畜牧業生產、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抓漁業資源保護、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六抓”百日攻堅指導服務活動,了解實際生產情況,確保農牧業生產有序開展。

從具體情況來看,今年土壤墒情適宜,各類農機具檢修工作到位,播種進度快於往年。在做好春播工作中,青海省農業農村部門調整優化種植業生產結構、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鼓勵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種服務,實現應種盡種,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確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隻增不減。

為輸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打好基礎

進入鄉村振興新的發展時期,農業農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其中,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青海省走好高原特色青海特點現代生態農牧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對此,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徐宏偉表示:“要圍繞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工作,找准業務點和工作點,豐富業務范圍,開拓創新地開展工作。”

要輸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在春播時節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是重要基礎。

今年青海省推進綠色農業增效行動,繼續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300萬畝,大力推廣有機肥+N技術模式、綠色防控替代化學農藥防治等技術措施,力爭全省化肥和化學農藥使用量分別較行動實施前減少40%和30%以上,全力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提質增效。

3月上旬,記者在海東市平安區沙溝回族鄉石溝岩村見到,來自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地裡開展小麥商品有機肥替代化肥田間試驗。

“開展這個田間試驗,是為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把傳統肥料和有機肥按比例進行搭配施用,從最終的產量、產品成分、土壤養分變化等進行分析比對,綜合分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平安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偉元告訴記者。

經過這兩年持續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農民們對於有機肥的那些事兒,也增加了了解。沙溝回族鄉樹兒灣村村民陳建銀表示:“用了兩年有機肥了,這土壤比以前疏鬆了不少,有機肥對土地是真好啊。”

在西寧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王淑英看來,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對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生態效益,對於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有重要意義。

生產托管 省力省心

3月下旬,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永豐村,放眼望去,七八台深翻機、旋耕機等農業機械正來回作業,這些農業機械屬於大通三成洋芋良種育種專業合作社,正在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

“托管了好啊,耕種時一畝地我們各家隻掏50塊錢,省力省心。而且機翻跟人力相比,翻得更深,虫兒少了,產量也增加了。”永豐村村民侯統壽告訴記者。

青海省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今年將完成生產托管面積39.65萬畝以上,以帶領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為主要目標,把引領小規模分散經營農戶走向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作為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重點,兼顧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記者了解到,青海省開展的生產托管服務分為耕種防收全程托管和耕種半程托管,農戶需要支付的費用最多分別為100元和50元,其他費用由財政進行補助,“要求是單環節財政補助佔服務價格的比例不超過30%,單季作物畝均補助規模不超過100元。”大通縣農村經濟經營服務站站長陳黎向記者介紹。

在採訪中記者得知,除了一些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青海省大多數土地仍是小農戶種植方式。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就要積極帶領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而生產托管就是重要的實現途徑。

“跟土地流轉相比,生產托管只是把一些生產經營環節托管給了相關服務組織,地裡的收成是歸農戶個人的。比如,全程托管的話,農戶隻需要准備好種子肥料,每畝地掏100塊錢,剩下的什麼都不用操心,秋收時拿著口袋去地裡裝糧食就行了。很多農戶不願意流轉土地,喜歡自己種,但又面臨勞力缺乏、土地離家遠等問題,生產托管就特別適合他們。”陳黎說,“我們希望通過示范引領,將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范圍由項目被動帶動逐步向農戶與托管組織自發主動對接供需轉變,助力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經過這幾年農業生產托管工作的開展,青海省進一步推進了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綠色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提高了機械利用率,降低了農民勞動強度,使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增加了農民的非農收入,促進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在這個過程中,還因為秸稈還田打草等有效地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

(責編:楊啟紅、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