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面臨“水荒”后……

陳 俊

2021年03月04日10:03  來源:青海日報
 

養殖大戶用車拉水。本報記者 陳俊 攝

鄉領導察看箍井水位。

“怎麼突然沒水了?”

2020年12月24日下午天剛擦黑,海東市平安區洪水泉回族鄉洪水泉村黨支部書記馬如虎的愛人到廚房張羅晚飯,擰開水龍頭發現沒水,朝正在客廳裡看電視的馬如虎喊了一聲。他到左鄰右舍一問全沒水,意識到不對頭馬上向鄉黨委政府報告。

正准備下班的鄉黨委書記蔣友誼、鄉長馬海成一接到報告,迅速帶領工作人員親臨現場查看原因,才知洪水泉、井兒溝和溝灘3個村面臨“水荒”。

3個村700多名群眾用水告急!3萬多頭養殖的牛羊用水告急!

群眾利益無小事,養殖戶家的牛羊缺水更是事關脫貧攻堅,兩人立即邊向上級匯報邊商議解決方案。

第一時間得知“水荒警情”,平安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立即指派應急管理、農業農村、水利和供電等部門協助勘查處理。

次日天剛亮,四部門會同洪水泉鄉黨委政府來到上游的響河峽水源地勘查,發現泉眼被冰封,河床裡既無冰也無水,“水荒”覆蓋面竟涉及石灰窯、小峽、洪水泉等25個村。因受去年冬天降雪量少,加之氣溫持續走低,水源地泉眼被凍凝固。洪水泉鄉及周邊村庄“水荒”60年一遇。

幸虧平安區委區政府安排3輛綠化運水專車,每天上午和下午往山上運水,群眾生活用水第一時間得到妥善解決。

經測算,一頭牛每天40升水加上羊群的巨量消耗,3萬頭牛羊每天需200噸水,如此大的消耗量怎麼辦?

鄉黨委和鄉政府發動黨員干部和群眾,打響“找水用水戰役”,群眾自家水窖存水、洪水泉村和井兒溝村5眼泉水和一個澇池解了燃眉之急,但由於水量有限不是長久之計,從去年12月24日到今年2月24日,蓄水量達2400立方米的澇池經眾多養殖戶長達2個月的不停拉運,已達警戒水位,還能支撐多久?難題揪心!

2月24日上午10時多,記者在距洪水泉鄉政府以東5公裡處的澇池邊看到,拉運淡水的車排著長隊,澇池冰面上幾名群眾正在用抽水泵往停靠在岸邊車上的儲水罐裡抽水。

站在旁邊的一名拉水群眾說:“他家養了一百多頭牛,去年純掙二三十萬元,西寧有房家裡有小車,四個孩子除老大姑娘已嫁人外,其余3個孩子還在上學,富裕了但也有壓力。”

說話間冰面上的抽水泵突然熄火罷工,站在一邊的馬海成一步跳下一米多高的邊坡去查看,蔣友誼站在岸邊急得直跺腳。隻見馬海成在機器上邊擺弄邊讓一個抽水的村民協助,一會抽水泵又發出了美妙的“歡唱”,水管噴射水花在陽光照射下晶瑩璀璨。

人群中有一名個頭不是很高、面孔有些發紅的漢子不停在冰面、岸邊或抽水車上來回奔忙,經介紹得知這名漢子叫馬生元,是洪水泉村致富帶頭人、剛被選上來的村委會主任。

“馬主任家養了150頭牛和380隻羊,去年貸款50萬元,還掉貸款除去所有成本和開支,一年純掙40多萬元。” 井有旺說,自缺水以來,為了生產自救,馬主任自己掏了5000多元,為我們購置了4台抽水泵,這就是黨員和領導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鄉親們紛紛為他點贊。

當我們來到井兒溝村畔的泉爾溝裡察看箍井水位時,不遠處的公路上,3台運水車駛進了村級黨員群眾活動廣場。

“水來啦,水來啦……”歡呼聲中村裡的老人、婦女、小孩紛紛拎著水桶來到運水車前,排隊、接水、擔走……場面令人動容。

“我們大概算了一下,運水車從平安運水上來,每噸水需要50元,這是鄉親們吃得最昂貴的水,也是最舒心的水,水裡飽含各級黨委政府對群眾的一片深情!”馬如虎說。

“自從沒水以后,平安區、鄉、村三級聯動,各部門和群眾紛紛加入,馬如虎帶著村裡的黨員前往40公裡之外的水源地打冰引水,維護輸水管道,最少跑了二十多趟。” 馬有祥說,說實話心裡很感動很溫暖。

自2015年扶貧攻堅至今,洪水泉鄉的養殖業,牦牛從2015年的3000多頭發展至目前的2萬多頭,洪水泉因此成為平安區養殖大鄉,在養殖戶中年收入最少的也有30多萬元,最高的年收入100多萬元。然而,水卻成為該鄉養殖業、種植業的“瓶頸”。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今年平安區從有限財力中“擠”出資金,計劃動工修建醞釀已久的響河峽水庫。同時,經洪水泉鄉黨委政府向上積極爭取和主動申報,平安計劃把井兒溝村、洪水泉村的5眼泉納入應急水源地,並在下游修建澇池蓄水,目前該項目已正式立項,待氣溫回升即可施工。

平安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小財政養大民生,正朝南部山區鄉鎮村聚力,可以預見,這些有效舉措無形中將墊高那裡群眾的起點、富裕的拐點、小康的落點。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