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的成功實踐

謝春濤

2021年02月25日09: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傾力打造的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開播,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關注和好評,在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方面獲得成功。我作為思想解讀人參加了第一集《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和第十二集《直挂雲帆濟滄海》的錄制,感觸很深。該節目受到觀眾歡迎,至少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解讀的是人民喜歡的理論

  節目解讀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廣大電視觀眾都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與者、見証者和受益者。大家都知道,自己身邊的巨大變化來自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

  我參與錄制的第一集節目,解讀的是初心這一主題。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要求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落下﹔全面深化改革,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全面依法治國,要使人民感受到公平正義﹔全面從嚴治黨,要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尤其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國范圍調集最優秀的醫護人員、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真正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我參與錄制的第十二集節目解讀的是夢想,也就是中國夢這一主題。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作出了不懈努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從沒像今天這樣自信和自豪。了解中國夢的由來、內涵和前景,廣大觀眾一定會自覺為實現這一偉大夢想而奮斗。

  用典故闡釋黨的創新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幾乎每一篇都要引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典故名句。從典故入手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讓廣大觀眾喜聞樂見,更重要的是,說清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指導思想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典范。

  第一集節目中解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3個典故。第一個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3月1日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引用唐朝詩人孟郊《上達奚舍人》中的“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來贊頌周恩來同志一生心底無私、天下為公的高尚人格。第二個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禮記·大學》中的“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來說明黨和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証。第三個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月12日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引用《史記·商君列傳》的“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來說明對自己的缺點錯誤,要敢於正視、主動改正。對別人的缺點錯誤,要敢於指出、幫助改進。對同志的提醒批評,要聞過則喜、虛心接受。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典故非常精當。節目中蒙曼等傳統文化研究專家的釋義也很到位,既講清了典故本來的意義,又說明了習近平總書記想要表達的意思,讓觀眾聽來興味盎然,得到了思想的啟迪。

  用故事來講道理

  節目解讀的是理論,但通篇充滿了故事,用故事講道理,是該節目的一大特點。

  我在節目第一集中解讀初心,講了一些革命烈士和模范人物的故事。夏明翰烈士在就義前夕,寫下“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詩句,表達了為革命連死都不怕的堅定意志。方志敏烈士的《可愛的中國》,描繪了未來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雖然他深知這樣的中國自己看不到,卻無怨無悔為之奮斗。楊靖宇烈士彈盡糧絕,壯烈犧牲。日本侵略軍解剖他的遺體,發現腸胃裡頭一粒糧食都沒有,隻有樹皮、草根、棉絮。王進喜一生奉獻給大慶油田開發,自己隻活到47歲。焦裕祿為了治沙,42歲就離開了人世。鄧稼先為了研制核武器,隱姓埋名28年,62歲離開了人世。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

  我在第十二集中解讀中國夢,回顧了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侵略中國,伴隨每一次侵略戰爭的,基本上都是中國的割地賠款。進入20世紀,八國聯軍分區佔領北京,並在紫禁城閱兵。那時的中國人就有一個夢想,實現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故事就是事實。講故事,不光生動,更有說服力。通過一個個故事,廣大觀眾就能明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或論述的由來、指向、實踐效果和理論意義,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真正認同這一思想。

  除以上3點外,該節目還有一些可取之處。

  比如,主題選得很准,分別是初心、信仰、忠誠、擔當、愛國、誠信、創新、綠色、共享、自信、奮斗、夢想。講清這些問題,就能使廣大觀眾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較為廣泛和深入的了解。

  還比如,節目構思巧妙。雖然節目的主要形式是專家講解,但不同於其他講課、演說、訪談類節目,由習近平總書記原音短片、經典釋義、思想解讀、現場嘉賓訪談和集體誦讀等部分構成。原音短片選取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典故闡釋思想的精彩段落,經典釋義是解釋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典故名句,思想解讀是闡釋習近平總書記某一方面的思想或重要論述,現場嘉賓訪談主要是請嘉賓介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案例,集體誦讀選取的是與節目主題密切相關的經典詩詞。這樣的節目結構豐富多樣,既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魅力,也有黨的創新理論偉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再比如,選對節目的參與者。節目邀請的傳統文化研究專家有著深厚的學養,理論工作者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深入研究,訪談嘉賓往往是新時代重大事件或重大成就的參與者、見証者,還有,紀念館講解員能講出讓人感動的故事,思政課教師易於同年輕人溝通。這些人在節目中談自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有穿透力、說服力、感染力。

  該節目的受歡迎啟示我們,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大有可為,隻要理論工作者和媒體工作者真正理解了黨的創新理論,又善於用創新的方法傳遞給廣大群眾,黨的創新理論一定能發揮直抵人心的力量,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認同。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教授)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