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裡感受迎“新春”的喜氣

2021年01月25日09:28  來源:青海日報
 

村民祁之常展示剛做好的新年燈籠。青海日報記者 羅珺 攝

  是啊,過了“臘八”就是年,“春天”近了!

  1月22日,農歷臘月初十,雖然天氣還是一如既往的寒冷,行走在農村巷道,已能從家家戶戶辦年貨迎新年的氛圍中感受出濃濃的年味兒。這不,在海東市平安區三合鎮寺台村的村民李玉青家中,早早就請來了左鄰右舍婦女幫忙一起做“年饃”……

  上午10時許,陽光正好。李玉青家的小院裡人來人往、熱氣騰騰,灶台上咕嘟咕嘟地燒著一大鍋熱水,李玉青和幾位村民使出渾身力氣拉拽進來一頭70多公斤的年豬,在村裡“老把式”的指揮下,大家開始熟練地處理起來。

  放血、拔毛、搓鹽去腥、用火燎毛、分割、清洗內臟……在大家的齊心合力下,三下五除二,就處理好了,李玉青拿著分割好的肉趕緊上稱看了看,“今天下午,我們要在家裡美餐一頓,請這些來幫忙的鄰居們吃肉,剩下的就准備准備過年啦。”李玉青看著秤上沉甸甸的肉高興地說著。

  李玉青一家四口人,收入主要靠外出務工,家裡種了4畝(0.27公頃)油菜和10畝(0.67公頃)馬鈴薯,前幾天賣出去點掙了5000多元,還存了1.5萬公斤,平時自己還做點小生意,去年一年全家的收入達到了6萬余元。

  “這一年真是不容易的一年,但看到村子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家也在忙活了一年后過上了更好的日子,我就‘胡度’(十分)高興,現在國家政策好啊,黨和社會給我們農民很多保障,以前我們哪裡敢想能住上這麼大的院子啊,現在我們過個年,買個年貨都能消費上一萬多元,平時吃飯也跟過年一樣能滿滿擺上一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了啊,我們的精神頭也好了,新的一年我也要繼續加油干,讓一家人過上更美好的日子。”趁著火熱的氣氛,李玉青有感而發。

  寺台村黨支部書記趙久德看著家家戶戶越來越濃的年味說:“這一年村上的變化可比以前好太多了,村裡改造了污水管網,106戶衛生廁所升級改造,修建了文化大舞台、公共衛生間和路燈,安裝了電暖炕,群眾很滿意。生活條件高了,村民們的精神面貌也好了,素質自然提高了。”

  走進一旁的祁新庄村,今年77歲的村民祁之常家中到處擺放著做好的燈籠和各種制作材料,老人正蹲著給燈籠粘貼剪好的紙花。由於村裡有上百年跳社火的歷史,跳社火得用大量燈籠,所以村裡很多人都會做,雖然這兩年受疫情影響過年沒有慶祝活動,但村民們會在自己家裡營造過年的氣氛。

  從燈籠造型設計,到下料、焊接架子、貼好外觀細節,每一個步驟老人都熟記於心。“原來的燈籠架子是竹子的,現在都是鐵絲的了,我們還能通過做燈籠一年掙上一萬元錢,再加上黨和國家的幫助扶持,住上了大房子,自來水鍋台上直接能來,遇上這麼好的社會,我們現在的生活比城裡更熱鬧啊!”祁之常手裡捧著制作完成的燈籠笑容滿面地說道。

  可以看出,過去的一年雖然艱辛,但村庄逐漸在向基礎設施齊全、文化宣傳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的方向前進,村民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面貌煥發,以前“舊沉沉”的村庄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奮發前行的新農村。隨著新年的來臨,這些變化也體現在越來越濃的年味當中……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