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海打造成中國的新能源高地

2021年01月18日09:27  來源:青海日報
 

  出河湟谷地,越環湖地帶,穿過高海拔的關角隧道不久,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域內的柴達木盆地,便豁然從身邊的瀚海戈壁向遙遠的天際鋪開。海西地大,而且物博。這裡既是全國八大沙漠之一,又因礦藏資源豐富而享有“聚寶盆”的美譽。

  若干年前,因為到海西記者站駐站的原因走進這塊土地。此前便知海西州以發展工業聞名,置身其間,便慢慢了解到此時正在奮力轉型的諸多傳統產業,都或多或少與當地的礦產資源存在著絲絲縷縷的關聯。柴達木盆地既擁有豐富的地下礦藏,同時又因域內荒漠連綿,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在保護與發展的抉擇中,一批批打上“三高”標記的落后產能,相繼退出產業舞台。而代表著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產業,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浪潮中,迎著朝陽,成為海西實踐新發展理念的不二之選。而這裡的風能、太陽能以及此前視為沉重生態“包袱”的荒漠化土地,也為海西發展新能源產業,聚集了天然的比較優勢。

  記得那是在2014年的冬季,從德令哈市西行10余公裡,到一家建在戈壁灘上的光伏發電企業採訪。彼時,這家光伏發電企業雖已建成投運,但與現在形成的發展規模相比,隻能算得上是處在一個起步階段。

  當時這家光伏企業的負責人介紹說,選擇在這裡發展新能源產業,因為海西是全國太陽能、風能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太陽輻射強度大,日照時間長,可用於開發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的荒地、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面積達10萬平方公裡以上,且地勢開闊平坦,為發展新能源提供了天然平台。經科研部門測算,海西州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可達28億千瓦,具有很大發展空間,其發電量相當於125座三峽電站裝機量,能佔到全省太陽能裝機及發電量的半壁以上“江山”。

  尤其,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三個最大”重大要求。在其后的數年間,海西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一直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中,海西新能源各產業園區已成為我省新能源產業的“主戰場”,並通過在“十三五”期間,傾力創建海西州“領跑者”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范基地、海西州國家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基地,柴達木盆地中的國家零碳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和青海省千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已然崛起。

  新發展理念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發展,也帶動了新一輪產業升級,以新能源為標志的一大批新產業乘勢而上,成為海西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採訪日益轉型的傳統產業中強烈感受到,正是借力新能源產業發展之勢,海西的一批傳統工業“騰籠換鳥”﹔新能源裝備配套由此沿階而上,助力當地循環經濟發展衍生活力。新能源產業的蓄勢而發,戈壁蒼涼不再、因之靈動,綠色發展方興未艾。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