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評論員觀察)

李洪興

2020年12月02日09: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兩山”理念體現出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相得益彰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在涵養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和后勁

  前不久,一項發表在《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在2019年,一家國際權威科研機構發現,與20年前相比,世界越來越綠了,中國是促進這一改變的重要貢獻者之一。堅持不懈植綠造綠、養綠護綠,是中國建設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的有力體現,也成為中國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生動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回眸“十三五”時期,圍繞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都取得重要進展,這是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數據顯示,“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關於生態文明的9項約束性指標,有8項在2019年底提前完成,今年前三個季度保持向好態勢。從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構建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到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從組建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到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生態文明寫入憲法,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夯實了美麗中國的制度基石、治理堤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念體現出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相得益彰。從生態本身的效益和價值看,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民生福祉持續改善。以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為例,當地把黃河口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作為主要保護對象,開展鳥類棲息島建設,濕地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修復。現在,這裡已經成為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生態是財富,保護見力度,切實做到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才能讓綠水青山常在、生態優勢永續。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隻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讓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實現共贏,關鍵在制度,關鍵在思路。浙江淳安把保護千島湖作為第一責任,培育發展大健康、水飲料、有機食品等“深綠產業”,形成“以水養魚、以魚淨水”的格局,實現了生態富民﹔山東梁山聚焦黃河灘區環境治理,為改善灘區群眾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把群眾搬出“水窩子”,實施安置區、產業區和示范區“三區同建”﹔江西贛州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累計吸納4029戶貧困戶、1.2萬余人參與並獲得收益……各地實踐充分表明,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在涵養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實現高質量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題中應有之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發展目標。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矢志保護好生態環境,既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也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系統工程。以更大力度、更實措施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我們必能不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繪就更加壯闊的美麗中國畫卷。

(責編:甘海瓊、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