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腳下楊家寨 村集體經濟唱響富民曲

蔣瑩 通訊員 徐志濤

2020年11月30日15:16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立冬、愈寒。30年過去了,已是耳順之年的老書記何育生,依然為當年大刀闊斧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決策感到慶幸。

西寧市西山腳下的楊家寨村,2019年村年收入實現近千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9萬余元。而在30年前,楊家寨還是一個60%的村民欠債借糧、穿補丁褲過日子的貧困村庄。這一翻巨變,得益於“楊家寨人”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決心。

楊家寨村“兩委”辦公樓。蔣瑩攝

西寧以西,湟水河畔,楊家寨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高原村落。1979年,伴隨著改革的春風,作為城中村的楊家寨迎來了第一次搬遷。這次搬遷卻引來了不小的爭議。

“征地補償款,分還是不分?”老書記何育生和村黨支部一籌莫展。“當然要分,這是村民的錢,分到手裡踏實!”一時間,村裡的各種聲音不絕於耳。

“人多地少,如果把征地補償款全部分給村民,勢必造成坐吃山空的局面,沒有土地的農民,今后又該如何生存?”如今看來,何育生似乎想得要更長遠、更周全,卻也存在壓力與風險。當時,2700余口人、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三分的楊家寨村已沒有了退路。

橫下一條心,集中財力辦大事!

村委頂住壓力,將20%的土地征用補償款發放給村民,80%集中起來辦企業,擴大再生產,再將創辦企業所得利潤的10%用於為村民辦實事。黨員大會、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那段時間,村裡一次次召開會議,解答村民疑惑,在村公示欄中,對歷年賬目進行詳細公示,工資怎麼發、村裡的錢用在哪裡,一份份“明白賬”逐漸打消了村民們的顧慮。

同時,為加快資金積累,楊家寨村委和各生產隊共建設門面房700余間,當年僅房屋出租一項,村裡收入就有24萬元。

1998年,楊家寨村再次迎來發展機遇,位於交通巷的楊家寨老綜合批發市場被重新規劃,用於建設西寧市的第一座大型廣場——新寧廣場。

何育生及村黨支部成員經過前期市場調查,決定投資7000余萬元在楊家寨新村東面籌建佔地147畝的新批發市場。一年后,新市場建成了,可客商卻廖若晨星。“近2000個攤位,來了不到20輛車。”何育生和村黨支部壓力重重,眼看著新市場遇冷。

村干部們開始吃住在市場,冷靜分析查找原因。採取各種補救措施穩住經營戶的心﹔走訪個體戶排憂解難﹔對進入市場的經營戶免除一年房租和全年稅收﹔村裡還拿出13萬元,補償個體工商戶的經濟損失。

經過半年多的運營,新建的綜合批發市場終於走出了困境,發展成為青海乃至西北五省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吸引了陝西、河南、山東等10多個省份成百上千的客商前來批發交易,每年給村裡帶來2000萬元的收入。

2017年7月,楊家寨新村在西寧市匯寧路6號建成,房屋分配成為村民關注的焦點。大家天天聚在一起議論,擔心、疑慮、不安,上千雙眼睛齊刷刷盯著村委會的辦公樓。

楊家寨村新貌。蔣瑩攝。

“在這個問題上,來不得半點馬虎,不能出一點差錯,”現任村書記丁軍德在村“兩委”會上斬釘截鐵地說。研究分配方案、分析困難問題,多次與海湖新區拆遷安置指揮部溝通協調。幾個月后,400多戶村民陸陸續續住進新村、喬遷新居,41棟住宅樓分配風平浪靜,村民個個滿意。

村委會委員李玉梅是丁軍德曾經的老搭檔,她說:“那段時間,老丁煙抽得厲害,一天得兩包。分房這個事情,關乎每個村民的利益,壓力太大了,來不得半點閃失。”

如今的楊家寨新村小區,水電設施齊備、天然氣供暖、村規民約上牆、垃圾分類落地、樹綠花紅地淨人和,一派欣欣向榮﹔兩棟5層的辦公樓裡綜合服務大廳、文化活動中心、黨員活動室、衛生服務站、便民超市、村史館、圖書室等一應俱全。

楊家寨村綜合服務中心。蔣瑩攝

居住環境改善,村民還能享受到村裡提供的各種福利:18歲至59歲的村民,按年齡段每月享受不等的生活補助﹔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補助1500元,每年發放16個月,逢年過節還有米、面、油等慰問品……

30年的砥礪奮進,“楊家寨人”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息,對於未來,村黨支部書記丁軍德有更深地考量:“‘十四五’對於楊家寨村來說,關鍵是集體經濟可持續、幸福生活高品質、鄉村文明高質量,念好集體經濟經、唱好文明新風戲、打好鄉村振興牌,聽黨的話、跟著黨走,用實打實的行動回應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