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成績單裡的魚水深情

——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部聚焦使命任務加快轉型發展紀實(二)

2020年11月26日09:54  來源:青海日報
 

劉博 攝

  從李武林的家到蓋在半山腰的羊圈是有段距離的,碰著下雨天,路也不是太好走。但是一年多來,李武林不論刮風下雨,每天堅持早晨6點起床,7點出門來到羊圈,從不間斷。站在羊圈邊上,聽著那時而有些沉悶,又時而稍顯稚嫩的羊叫聲,李武林就像聽著一聲聲“爸爸”一樣親切。一天的生活就從帶著他的“羊寶寶”們去“遛彎兒”開始了。

  李武林是西寧市湟中區李家山鎮毛爾茨溝村人,家中長子,是村裡出了名的勤快人。但是,這個家卻兩次因病返貧成了村裡的建檔立卡戶。2019年,青藏兵站部精准扶貧和他家結了對子。

  “那天部隊領導專門來家裡詳細了解了情況,最后決定產業幫扶,給我買了羊。”看著部隊對自己的幫扶熱情,再想想這幾年緊巴巴的日子,李武林琢磨著:部隊對自己的幫扶都這麼盡心盡力,自己也要上進才行。於是,他橫下一條心,貸了5萬元的款,又買來一些羊,專心經營自己的小產業。“現在已經有120多隻了,今年羊肉的市場不錯,收入肯定比去年還要好。”

  李武林坦言,如果沒有幫扶,他是沒有底氣直接貸款去做這件事的。“我要好好養,不能辜負了部隊領導的一片心意。”李武林告訴記者,現在草膘羊的市場特別好,他根本不用發愁銷路的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知道了毛爾茨溝村,找他預訂羊肉的人很多,“都有點供不應求了。”坐在一旁的村黨支部書記李啟林看著滿臉憨笑的李武林說:“不僅如此,現在媳婦也娶上了,小兩口孝順老母親,日子過得紅火著哩。”

  其實青藏兵站部與毛爾茨溝村的結對幫扶並不是從李武林開始的,從2016年開始,對於村集體經濟和對全村建檔立卡戶的幫助就從未間斷過。李啟林告訴記者,青藏兵站部的幫扶不是部隊有啥給啥,而是老百姓需要啥部隊就幫扶啥,可以說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幫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走進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達隆村村兩委辦公的小院兒,處處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景象。辦公用房連著的小廣場上,有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的,有邊晒太陽邊下棋的,還有拿著扇子載歌載舞的,好生熱鬧。

  達隆村第一書記李福賢告訴記者:“青藏兵站部幫助達隆村實現了集體經濟破‘零’,這對全村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8年,青藏兵站部開始對口幫扶達隆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這個村沒有村集體經濟,很大程度上制約村子的發展。兵站部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和村“兩委”干部以及村裡的黨員座談,找到一個既符合達隆村實際,又能產生長遠效益的項目。

  有人提出建一個超市,但對於一個隻有181戶的村子來說,根本沒有什麼購買力,而且商品的更新也存在困難,顯然這條路行不通。“那就買兩台收割機吧,農忙時可以租給本村的村民,也能幫大家增加些收入……”當有人給出了這樣的建議時,大家都覺得這個建議非常符合達隆村的實際情況。兵站部機關經過深入調研並聽取村民意見后,給村裡購買了價值46.8萬元的拖拉機、播種機等農業機械。從此,達隆村結束了沒有村集體經濟的歷史。

  幸福來得太快,總是給人太多驚喜。2019年,在青藏兵站部的幫助下,達隆村建起了一個小型光伏發電站。不佔耕地、環保項目,人人受益,用李福賢的話說:“收益雖小,但我們村的老百姓受益卻大,這個小發電站完全能滿足全村的用電,對於老百姓來說,省了不就是賺了嗎?”

  與青藏兵站部相識的這兩年,李福賢最大的感觸就是:“部隊做事認真、嚴謹、高效率。”他說,一個項目落地不久,自己或者是村黨支部書記蔣樹成總會接到兵站部負責聯系的干事的電話,一方面是了解項目的運行情況,另一方面是溝通下一年度的項目計劃,“我們還沒想到那麼長遠,人家就已經想到了,這真是幸福的小‘煩惱’。”

  正所謂大幫幫到村,小幫幫到戶。脫貧攻堅的幫扶不僅僅是送來項目,也送來了老百姓急需的、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關愛。了解到達隆村村衛生室診療條件相對有限,兵站部黨委積極協調了專家博士團來達隆村義診。重點針對建檔立卡戶,面向全體村民。他們還專門選了7戶建檔立卡戶開通了特別“綠色通道”,被選定的建檔立卡戶憑當日義診時的相關單據可以到西寧陸軍第四醫院免費就診。李福賢說:“村民們別提有多高興了,一大早就趕來排隊,都說這輩子也沒想過能碰上北京來的專家。”

  “那天專家們還給村裡貧困戶的孩子們買了書包和學習用具,書包塞得鼓鼓的,啥都有。還給我們發放了醫藥箱,平時家裡用的常用藥都有……”村民李生軍從櫃子裡拿出嶄新的醫藥箱,給我們展示了一番。

  一切以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不論是在西寧市城西區彭家寨鎮火西村,還是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樂苑村,說起青藏兵站部的官兵們,大家總說:“那就是我們的親戚,我們就像親戚一樣走動著哩。”

  在西寧火西村,逢雨便漏的火西小學在兵站部的幫助下變成了磚混結構的二層小樓,從此它有了一個更具代表意義的名字叫“愛民小學”。

  村裡的村民需要有一個休閑、讀書、娛樂的去處,兵站部黨委迅速行動,建起來軍民一家親幸福院,小廣場名叫“八一廣場”,老年活動室裡擺滿了書籍、棋牌桌還有電視。村黨支部書記張生信告訴記者,每年春節兵站部領導一定會來村裡慰問每一戶村民,帶去過節的米、面、油、肉還有茶葉﹔每年八一建軍節,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部分黨員就會代表全體村民去部隊看望官兵,“帶些洋芋、雞蛋,都是家家戶戶自己產的,有一年村裡的婦女還自發組織起來給官兵們繡了鞋墊,不是啥貴重的東西,代表的是大家的一點心意。”

  張生信說:“從青藏兵站部幫扶火西村開始,村支書已經換了5屆,但不管是誰,工作都開展得特別順利,人換了情不能丟。我們已經像親戚一樣走了30年,這份情誼還有很多年。”

  如果偶然和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樂苑村的村民交談幾句,有兩件事他們是一定會說的:一件是村裡裝上了路燈,村民們再也不用打著手電摸黑走路了﹔另一件就是村裡有了枸杞晾晒場,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們採摘的枸杞鮮果無處晾晒的困難。

  去年9月,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部某大站領導來到樂苑村調研扶貧工作,征求村民對脫貧攻堅的意見建議,村民們反映,由於村裡沒有枸杞晾晒和烘干場所,導致大量枸杞堆積霉變損壞,造成了經濟損失。對此,大站黨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為村裡新建了一個面積2000余平方米的枸杞晾晒場,解決了村民晾晒枸杞的實際困難。他們還積極為困難群眾提供種植、採摘、晾晒、包裝、銷售等全流程指導,並協助村民與經銷商精准對接,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促進村民增收致富。今年,該大站又幫助村民在晾晒場邊上建起了活動板房,“誰家晒就誰家守,晚上住在板房裡也不冷,主要是解決了村民們白天晒晚上收的問題。”村黨支部書記王進良說。

  助學幫困、尊老敬老,從西寧出發到格爾木,走上青藏線沿線,你總會在不經意間聽到這樣一兩個溫暖的故事。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東嘎鎮南嘎村的偉色在當地幼兒園有了一份保潔員的工作,她別提有多高興了。她說:“基本生活解決了,身體好了,工作有了,孩子上學了,這樣的日子真讓人踏實。”看著偉色從心底溢出來的笑容,換誰都無法相信,就在兩年前常挂在她嘴邊的那句話還是“生活沒什麼盼頭,日子也沒什麼希望”。

  2018年2月,該大站扶貧工作小組來到了偉色家中,經過多次工作對接、走訪調研,扶貧小組全面准確掌握了貧困戶致貧“症結”,明確了幫扶“方向”,找准了幫扶“切入點”,明晰了幫扶“著力點”,重點圍繞生活、健康、教育、就業等多個層面對偉色展開全方位幫扶,送醫送藥、送衣送物、送書送本……溫暖讓偉色原本黯然的眼睛中有了越來越多的光。

  在乃瓊鎮賈熱村曲卓瑪老人家中、旺扎老人家中、孤兒旦增曲吉家中……都有一種暖流叫魚水深情,綿延千裡青藏線,青藏兵站部歷代官兵愛民的心沒有停過,為民的行動也沒有停過。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