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社區:文明社區“喧”出來

2020年11月26日09:38  來源:青海日報
 

  2018年5月的一天,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陰鎮古城社區舊國稅局家屬院院牆突然倒塌。為第一時間解決這一突發情況,社區工作人員將“辦公桌”搬到了家屬院,現場協調辦公。很快,居民你一言我一語商量出了對策。幾天后,隨著問題的順利解決,大家在“辦公桌”前討論的話題漸漸多了起來。

  “你知道嗎,住我們樓下那個,這兩年都在義務接送院裡的孩子上下學!”

  “這次修牆,我家對門墊了1000元呢。”

  “聽說了,隔壁那棟樓也有人出了500元。”

  “喲,原來我們身邊就有這麼多好人好事……”

  眾人的感慨給了社區黨支部書記文化偉很大的啟發,“將這些身邊的榜樣宣傳出去,至少能讓同一個小區的居民了解、學習一下。”

  其實,對於這個有著1600多戶近5000人的社區來說,由於地處河陰鎮中心地帶,商鋪多、流動人口多、老舊樓院多,一直以來,治理難度頗大。有著十余年社區工作經驗的文化偉敏銳意識到,這一活動或許能夠成為建設和諧社區、提升居民精神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

  說干就干。2018年下半年,經過策劃和層層評選。古城社區評選出了15名“身邊的榜樣”,在居民中引起了不小反響。文化偉趁熱打鐵,將這些榜樣請上了社區的道德講堂,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

  家住興海小區的仁青太是左鄰右舍眼中的“熱心腸”。不僅居民遇到困難,他會趕去搭把手,就連小區的事情,他都第一時間出錢出力。為了方便住戶停車,他自掏腰包在院裡畫好停車位,一下子解決了小區車輛無序停放的難題。

  就像是往湖中投進石子后泛起的層層漣漪,經過居民的口耳相傳,社區漸漸掀起一陣學習熱潮,甚至越來越多的居民報名加入志願服務隊,為社區發展添磚加瓦。

  居住在建筑公司家屬院的杜生貴是一名貨車司機,幾年前,因為車輛停放問題跟小區其他居民發生過矛盾。第一批榜樣評選出來后,讓他很受觸動,小區的大事小情都積極參與起來。今年疫情期間,他不僅在下班后主動到小區門口值班,還義務宣傳疫情防控政策。

  黃河文化小區曾因沒有物業管理一度成為社區工作中的“老大難”。57歲的小區居民陶金蘭組織業主召開大會,並通過居民委員會修訂居民公約,幾個月的時間,小區不僅完善了活動室、門禁等基礎設施,還細化汛期值班表等內容。

  今年,文化偉進一步細化評選標准。經過商議后,在社區的五個小區中進行初選。

  誰孝敬父母、誰打掃樓院衛生、誰維修小區公共設施,現場的居民圍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喧”出來了不少先進。后來又對這25個人進行復選,最終15個人成功入選。

  “通過開展評選活動,這兩年社區居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不少變化,更多人願意‘從我做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日常行為規范和自覺行動。小區的一些事兒根本不需要我們出面,志願服務隊三兩下就解決了。”文化偉笑著說。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