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萬到100萬

2020年11月26日09:21  來源:青海日報
 

盛夏時,無人機拍攝沙拉村全景。青海日報記者 洪玉杰 攝

  初冬,我們走進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曲鎮沙拉村。由於基礎設施落后,土地閑置,沙拉村曾經是建檔立卡的青海省級重點貧困村之一。

  2018年,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在青海省全面展開,一場消除農村集體經濟空殼村的戰斗全面打響,“一窮二白”的沙拉村用僅有的1萬元“起了步”。

  惡劣的環境阻擋不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艱苦的條件也阻擋不了沙拉村脫貧攻堅的步伐。“破零”怎麼破?產業怎麼選?工作怎麼抓?帶著這些問題,沙拉村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為契機,將全村442公頃耕地統一起來,由村“兩委”主要成員負責,收入歸集體所有。

  “位於龍羊峽上游的沙拉村,原本有著獨特的氣候優勢。種植業是我們的主業,也是最大的優勢所在。只是我們不能再重復老三樣,而是要瞄准市場,缺什麼種什麼。”新上任的沙拉村黨支部書記何克峰一針見血地分析道。

  黨組織功能“強”起來,村級合作社“辦”起來。這成為沙拉村工作的核心和突破口,2019年初,村“兩委”班子發動群眾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全體村民參股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合作社。

  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是一項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項無現成經驗可遵循的創新工程。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沙拉村“兩委”班子苦干實干、爭當耕種能手,開始“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按照“黨委領導、政府搭台、市場拉動、政策扶持、創造條件、村為主體、村民唱戲”的總體思路,沙拉村開始從節省成本入手,協調農牧部門大力實施機械統一種植,一年下來,節省成本12萬元。

  不僅如此,針對收成較好的青稞油菜,沙拉村主動申請省級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不僅打上了“生態”標簽,收入也提高了。2019年青稞產量達到9.15萬噸,油菜產量達到3.35萬噸,實現農業總產值346萬元,年人均收入最高達到116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空前的60萬元。

  “在夏天沿著沙拉村走一圈,漫山遍野的農田層層疊疊,有成片的紅葉萵筍、隨風晃動的青稞,金燦燦的油菜花,甚至飼草料種植玉米,航拍一看,就像‘威化餅干’一樣,品種多元,色彩豐富。”何克峰說。

  在駐村第一書記李貴忠的帶領下,我們走進村民尹炳錄老人的家中。尹炳錄的老伴兒常年臥病在床,家裡的勞動力隻有尹炳錄一人。自從將家裡的土地入股到村裡的合作社之后,尹炳錄老人就在家養殖政策扶持到戶項目的12頭長白豬,一年下來能收入1萬余元,村裡還給他安排了草管員的崗位,這讓老兩口的收入翻了一番。

  種植產業的收益越來越高,村集體經濟從2018年的1萬元破零,到今年已突破100萬元。兜裡有了錢的沙拉村人繼續想方設法壯大村集體經濟。

  目前,村裡建設的糧食儲備庫和榨油廠已經接近尾聲,飼草料加工基地已經提上日程,建成之后,將解決沙拉村數十人的就業問題。“財大氣粗”的沙拉村村民腰杆也越來越硬了。

  村黨支部書記何克峰說:“緊接著我們還會建立養殖基地,產品深加工基地,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越來越多的從1萬到100萬的破零嬗變。”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