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圈裡,走出一條幸福路

陳曦

2020年11月17日09:47  來源:青海日報
 

李生勝在牛圈中喂牛。青海日報記者 陳曦 攝

  “這是之前就備好的草料,裡面還放了一些雜糧,天冷了,牛也要吃得好一點。”11月10日,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青林鄉生地村,村民李生勝正在牛圈中精心准備著飼料。天氣雖然已經轉冷,但是他臉上的笑容卻格外溫暖。

  眼前這個樂觀的漢子在幾年前還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迷茫。

  “窮啊,以前住的是漏雨的土坯房,一天三頓有兩頓吃的都是土豆,口袋裡也從來沒有超過200元。”說起之前的日子,李生勝嘆了口氣。

  2016年,生活迎來轉機,4.5萬元的專項資金讓她和85歲的母親終於住進了新房。磚瓦的結構,明亮的窗戶,潔白的牆面……嶄新的住房也預示著母子二人即將過上嶄新的生活。

  2017年,生地村實施產業發展項目,因過去有養牛經驗,李生勝果斷通過扶貧產業資金購買了兩頭奶牛,並通過東西部協作項目安裝了光伏發電裝置。這讓李生勝每年有了5000元的固定收入。

  “黨和政府都這麼幫我了,我再不把日子過好,真是誰都對不起了。”李生勝說道。

  之后的日子,無論日夜,都能看到李生勝在牛圈中忙碌的身影,他也成為了周邊養殖大戶家中的常客。勤奮好學的他很快便掌握了一定的養殖技巧,並依靠“530”扶貧貸款項目的5萬元貸款收購了12頭牦牛開始了育肥養殖。從那時開始,李生勝一天比一天忙,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他每天都會早早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割草、喂牛、打掃牛舍……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他的悉心照顧,牛養得越來越好。2017年年底,他收入2萬多元,順利脫貧。

  “首戰告捷”,李生勝堅定了養牛致富的信心。2018年新年伊始,他通過“福農貸”項目的15萬元貸款資金買了40頭牦牛,擴大發展牦牛育肥,李生勝開啟了勤勞致富新征程。他不斷摸索經驗,在其他養殖戶的幫助下,經過自身的辛苦和努力,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2019年,他的養殖規模達到了100多頭,收入也有了10萬多元。

  “這段時間,鄉上的干部來給我們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覺得五中全會真切反映了人民的意願和期待,黨和政府時刻都在為老百姓著想。國家政策這麼好,我必須要更加努力才能對得起黨和政府對我的幫扶。我現在的願望就是把牛養好,攢下錢后去縣城買套房子,讓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老母親,也過上城裡人的日子。”李生勝說道。

  在青林鄉乃至大通縣,像李生勝這樣勤勞朴實、奮力拼搏的脫貧戶比比皆是。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一大批自主創業、自謀發展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用勤勞的雙手努力奮斗,譜寫了一曲曲屬於自己的脫貧之歌。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