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寫在青海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召開之際

2020年11月17日09:21  來源:青海日報
 

  剛剛閉幕不久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近年來,青海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取得了一份靚麗而又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十三五”期間,青海取得科技成果2043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每百萬人發明專利授權量48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到54%,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在全國排名27位。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釋放創新發展潛能

  2016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青海省“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明確到2020年,具有青海特色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初步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

  期間,我省從頂層設計繪制科技體制改革藍圖,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合理配置科技資源,激發創新活力,進一步破解了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創新治理水平。

  持續加大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力度,精簡近四分之一科研項目管理程序,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

  建成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台51個,培育建設青海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省級創新平台143個﹔

  ……

  時至今日,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舉措在青海紛紛落地,一個個曾經阻礙科技創新的障礙消解於無形,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沿著時間脈絡梳理青海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戰果”。五年來,我省不斷強化基礎研究頂層設計,《青海省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實施方案》審議通過,出台《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實施意見》《關於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覆蓋科技創新全過程的政策體系。

  不僅如此,我省科技信貸專營機構開啟新篇章。中國民生銀行西寧海湖科技支行作為全省首家科技支行開門營業,國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正式運營,創新券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建成西寧科技大市場,省級科技成果登記實現“不見面審批”。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

  近年來,青海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全面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

  通過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科技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生態環保、生物醫藥、現代農牧業、民生公共事業等領域重大科技專項集中實施,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研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牢牢結合,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提供了有力創新支撐。 “十三五”期間,我省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資力度,突破了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和產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超過30%﹔規上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超過123億元,累計形成科技成果25項,標准57項,授權專利232件(其中發明專利109件),新工藝、新產品、新裝置82項,著作權20項,發表各類論文306篇。

  “十三五”期間,青海建成百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實証基地和近千兆瓦級水光互補並網光伏電站,突破多項關鍵技術,連續多年實施“綠電7日”“綠電9日”“綠電15日”“綠電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動等全清潔能源供電實踐,屢次刷新並保持著全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紀錄。通過創新型鹽湖化工循環經濟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建成年產3000噸金屬鋰生產線和磷酸鐵鋰萬噸級正極材料生產線,10萬噸鹽湖電解金屬鎂生產線,青海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條正在逐步形成。具有適應性廣、抗寒能力強、產量高特點的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在青海、雲南、甘肅等九省區推廣種植面積超過166萬公頃。在“牦牛胚胎克隆技術研究”和“利用體外受精生產犏牛胚胎技術研究”支撐下,我省誕生世界上首例“試管犏牛”。

  就在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科技部門第一時間成立專家組,開放項目申報“綠色通道”,啟動七個應急科研專項,組織省內科研人員實施科技攻關,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貢獻了青海科技力量。

  集眾智匯眾力

  “雙創”催生新動能

  一直以來,人才是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以問題為導向,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我省通過不斷提高創新開發合作層次,深化省部會商和科技援青機制,通過打造“科研飛地”和“人才飛地”,匯聚全國乃至全球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解決“青海問題”。

  “十三五”期間,全省實施科技合作項目數比“十二五”增長9.3%,項目經費同比“十二五”增長43.26%。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成果,無不折射出青海科技領域在對外合作中所起的作用。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於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加快產業結構提檔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十三五”以來,我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激發了創客們干事創業的熱情,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截至2019年底,我省擁有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在孵企業471家、團隊686個,簽約中介機構99家,創業人數近12000名。以創新帶動創業,全省創新主體數量持續增長。據統計,2019年全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8家、總數達到184家,新認定科技型企業98家、總數達到432家,新認定科技小巨人7家、總數達到49家,“三型”企業數量分別較“十二五”末增長78.64%、110.73%和58.07% 。

  實實在在的數據,印証著我省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和勃勃生機。“雙創”工作的深入推進,讓廣大創客們實現了從心動到行動、從夢想者到實踐者的轉變。截至2019年,青海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報名數量從2015年的281項增加至2019年的447項,累計參賽項目達1665項,年平均增長率達9.73%。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進入發展新階段,通盤考慮國家戰略、產業政策、區域特色和自身優勢,青海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進一步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圍繞青海優勢學科領域和特色產業發展,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全面釋放科技創新動能,讓創新的種子在青海生根發芽,讓創新的激情在青海升騰傳遞。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