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系列演出累計在線點擊量超10億次,國家大劇院——

樂章,在雲上流淌(解碼·文化市場新觀察)

本報記者 王 玨

2020年11月17日1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國家大劇院今年4月推出線上演出以來,累計在線點擊量超過10億次。線上演出可以打破時空界限,正成為演出行業的新常態。各大演出機構也積極探索培育線上演出體系,形成線上線下傳播合力,拉近高雅藝術與觀眾的距離。

  “春天在線”“聲如夏花”“華彩秋韻”……國家大劇院自4月11日推出線上演出以來,已推出三大系列共計34場演出,截至11月5日,累計在線點擊量達10.27億次,場均達3000萬次。

  國家大劇院將演出搬上“雲端”的種種嘗試,打開了演出市場新的增長空間,也拓展了藝術欣賞途徑。不僅是國家大劇院,疫情防控期間,國內外文化演出機構紛紛推出線上演出,給觀眾提供更多文化選擇,成為演出行業的新常態。

  提供更多視聽選擇

  國家大劇院的線上演出,是北京市民李京全每周非常期待的文化活動。“時間上考慮,線上演出的觀看時間更加靈活﹔經濟上考慮,通常免費或花費較少﹔空間上考慮,能解決異地觀眾無法到現場觀看演出的問題。”李京全說:“線上演出還可以通過切換不同景別,來增強觀眾的視聽體驗。通過屏幕,可以看到演員的面部表情、演奏樂器的特寫鏡頭等,這是線下演出很難做到的。”

  為了讓觀眾足不出戶便欣賞到高品質藝術演出,培育更多觀眾對藝術的興趣,自4月起,國家大劇院推出線上系列演出,面向海內外觀眾免費播出,內容涵蓋交響樂、合唱、室內樂、歌劇等多個門類,讓高雅藝術通過線上的傳播手段“飛”進尋常百姓家。

  有網友留言:“國家大劇院的線上演出,讓音樂漸漸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還有一名德國網友留言:“聽著如此美妙的音樂放鬆身體,回歸內心的平靜。這是我一整天緊張工作之后的舒緩方式之一。”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段召旭認為,線上演出的表演場所和欣賞場景都非常靈活,有利於高雅藝術傳播。“很多觀眾表示在劇場欣賞古典音樂時會產生顧慮,比如是否要正裝出席、什麼時候可以鼓掌。在家看演出就可以避免這樣的困擾。”

  助力高雅藝術普及

  線上演出不僅僅是將演出上線,而是需要適應新的載體和內容,助力高雅藝術普及。

  為此,國家大劇院做出了相應調整,幫助觀眾更好地享受線上演出。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宮吉成介紹,演出在形式上特別增加了導賞環節,邀請知名藝術家擔任導賞嘉賓,通過介紹、採訪、對談等形式,向觀眾普及藝術知識,帶大家探訪台前幕后,讓高雅藝術更“接地氣”﹔演出內容上,從小規模音樂會拓展到歌劇、音樂會、舞蹈、話劇、戲曲等,以豐富的藝術門類滿足觀眾多元需求。

  線上演出還對技術支持提出了新要求。8月初,國家大劇院5G網絡建成,首次採用“8K+5G”技術直播音樂會,實現了在“藝術+科技”方面的新嘗試。觀眾可以在國家大劇院花瓣廳和北京8個區域布設的顯示終端,觀看超高清演出實況。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視聽盛宴,讓音樂在城市盡情綻放。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視聽傳播系主任高貴武說,線上演出能夠打破時空界限,建立沒有圍牆、不分地域的演出現場。同時,可以普惠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受眾,尤其是吸引習慣使用網絡的年輕人,給予更多觀眾藝術滋養和熏陶。

  線上線下相互促進

  國家大劇院調研顯示,74%的觀眾看了線上演出后,有意願來大劇院觀看更多的線下演出。由此可見,線上和線下演出可以相互促進。

  值得注意的是,線上演出雖然無法取代線下演出,但已悄然改變著文藝演出生態。業內人士指出,線上演出正朝著打破單向輸出模式、建立交互式文藝生態的方向發展。下一步,線上演出可以加入更多創作過程的展示,將幕后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創新文藝演出形式。

  此外,線上演出正在探索建立成熟的商業體系,為優質文藝資源付費。盡管目前線上演出大多是免費的,但收費模式也在積極探索。業內人士指出,配合線下演出計劃,針對重點演出場次可以推出線上同步付費直播,滿足無法到場的觀眾。

  對於各大演出機構來說,培育線上演出體系已被提上了議程。線上演出要形成提前策劃、演出直播、后續跟進的全鏈條。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朱敬說,線上演出天生帶有傳播屬性,但也無法取代現場觀演的感受,“我們將繼續探索線上線下演出在不同受眾、不同媒介中的內容呈現”。

(責編:甘海瓊、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