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成就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變革

——“十三五”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綜述

2020年10月26日09:35  來源:青海日報
 

  

高原速度。資料圖片

  “十三五”時期,是青海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省委省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推進“一優兩高”,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同舟共濟、砥礪前行,“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完成,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夙願即將勝利實現。

  五年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變革,全省發展路徑更加清晰,發展層次不斷提升,發展優勢逐漸顯現,發展成果更多惠民,為乘勢而上順利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了重要基石。

  這五年,青海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

  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65.95億元,“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長7.1%,高於全國年均增長水平0.6個百分點,“十三五”末全省經濟總量有望邁上3000億元台階。2019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8981元(折合7100美元左右)。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18元,比2015年提高6800元,前四年年均增長9.4%。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提前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這五年,青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日益牢固。

  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全面完成,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完善。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高位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在即,高質量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任務,成功舉辦首屆國家公園論壇,可可西裡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地名錄。舉全省之力保護好“中華水塔”,發布實施中華水塔保護行動綱要,三江源、祁連山重點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功能持續鞏固,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三大河流干流出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以上,湟水河出省斷面Ⅳ類水質達標率100%。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圓滿完成,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3%,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更加鞏固。

  這五年,青海三大攻堅戰成效顯著。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1622個貧困村和14.55萬戶全部脫貧退出,53.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面清零,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面完成,5.2萬戶群眾搬進新居,困擾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任務提前完成,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5%,西寧市優良天數比例89%、居西北五省區首位。城市縣城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100%。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到87.5%,土壤環境保持清潔穩定。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深入推進,2019年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22.2%,污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有序化解不良資產、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突出風險點,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加強流動性監測,防暴恐、反分裂、重大敏感時點的社會領域風險防控有力,經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這五年,青海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態勢。

  城鄉區域發展格局演化重塑,高原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引領城鄉融合形成新格局。主體功能區戰略深入實施,“一群兩區多點”城鎮化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大西寧”建設穩步推進,“新海東”城市功能持續優化,格爾木交通樞紐地位明顯提升,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全面展開。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升至55.52%,比2015年提高5.22個百分點。城市群合作共建開啟新篇章,都市圈建設有序推進,中心城市帶動力穩步增強,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設,新設茫崖、同仁市,城市數量達到7個。城市品質明顯提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01平方米,城市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7.32%。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各類農民合作社穩步發展,扶持了一批休閑農牧業示范基地,推薦入圍中國美麗休閑鄉村6個、全國休閑農業精品農庄(園區)6個。持續推進農牧區環境綜合整治,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條件,農牧區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這五年,青海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

  全省發展方式發生積極變化,特色優勢鮮明、市場潛力巨大的綠色產業發展壯大,“兩化”融合達到國家水平,產業發展層次和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農牧業“四個百億元”產業加快成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創建全面展開,建成全國最大的綠色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創建全國唯一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已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循環經濟產業集群,鋰電、新材料、鹽湖化工、光伏光熱四大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基本建成,循環經濟工業增加值佔比超過60%。持續優化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新舊動能接續穩步推進,初步形成以“五個示范省”建設為載體、以“四種經濟形態”為引領的經濟轉型發展新格局。三次產業比實現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服務業發展活力和拉動力跨上新台階,金融、信息、科技、商務四大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四成,旅游業加速成長為全省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富民增收的美好事業。

  這五年,青海全面深化改革重點突破。

  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圓滿完成,企業稅費負擔、用能等成本大幅下降,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增加值穩步增長。生態文明制度總體框架基本形成,環境責任保險制度落地實施,“三線一單”編制省級試點完成,排污權交易政策制度體系基本形成。“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全面推行,工商登記實現多証合一,項目審批時限和企業開辦時間分別壓縮至30個和3個工作日以內,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農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4111個行政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西寧、海東成為第一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8個市(州)全部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走在全國前列。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建設成效顯著,“舌尖上的安全”得到切實保障,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重大勝利。

  這五年,青海全方位開放格局逐步構建。

  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成功舉辦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毯產業發展與經貿合作論壇,主辦中國(青海)·土庫曼斯坦經貿和人文交流合作圓桌會議,陸海貿易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對外開放平台加快建設,西寧綜保區和西寧、海東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快建設。對外貿易穩中提質,新確定10家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成19個國際營銷網點和13個綜合性進口商品直銷平台,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達到164家,外貿企業結構逐步優化。對外投資不斷擴大,投資業務已拓展到28個國家和地區。對口援青和東西部扶貧協作不斷深化,支援省市和央企援助資金實物量達到70億元,在資金支持、人才支援、勞務協作、社會幫扶、產業合作、攜手奔小康等領域開展了多層次交流合作。

  這五年,青海民生福祉獲得新提升。

  推動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民生支出佔財政總支出持續穩定在75%以上,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教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67年,學前教育、高中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均有較大幅度提高。就業形勢保持穩定,累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持續高於經濟增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快於城鎮。健康青海建設扎實推進,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達73.12歲。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累計建成22.7萬套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全省城鎮居民和農牧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37.8平方米和39平方米。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惠及全民,融媒體建設加快推進,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

  (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供稿 本報記者解麗娜整理)

(責編:甘海瓊、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