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爾溝:窮溝溝變出好風光

2020年10月22日09:22  來源:青海日報
 

  寒露后,天漸冷。深秋驟降的氣溫,很快讓青海高原換上了濃重的秋色。

  相較於城區的嘈雜繁忙,地處河湟地區的磨爾溝村卻因為秋色平添了一份靜謐與悠遠。遠遠望去,峰巒疊嶂的大山間蒼鬆挺拔,樺樹成林,不遠處的南門峽水庫把山間的秋景倒映在鏡子一樣的水面上,再加上藍天碧水和深深淺淺的黃色、紅色、墨綠,齊刷刷奏響了盛大的秋天奏鳴曲。

  10月15日,一大清早,磨爾溝村就迎來了不少前來觀賞秋景的游客,村民們開的農家樂也開始忙碌起來。與幾年前無人問津的窮山溝相比,如今的磨爾溝村已經乘著國家精准扶貧的東風,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業興民富產業美

  “腦山”,是指高海拔農業薄產山區。在青海高原,生活在“腦山”裡的人們祖祖輩輩靠天吃飯。

  位於大通和互助兩縣交界的磨爾溝便是一個“腦山”村落,隸屬於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南門峽鎮,由小老虎溝、磨爾溝、花石頭溝、安定村四個自然村組成,呈“川”字分布在祁連山脈延伸段。

  提到對磨爾溝村的第一印象,首任駐村“第一書記”馬軍說了兩個字:“美!窮!”。

  作為曾經的青海省級重點扶貧村,全村現有漢、藏、土3個民族,農戶302戶,1086人。2015年,磨爾溝村因貧困發生率高、村民收入低,沒有村集體經濟來源而被定為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村。2017年,通過八個一批等精准扶貧措施,順利脫貧摘帽。2018年3月,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抽調產業發展處唐忠林入駐該村任“第一書記”,鞏固提升產業發展,開辟新徑拔窮根。

  剛來的駐村工作隊了解到村上的情況后,認為對於磨爾溝村長遠發展而言,“造血”比“輸血”更重要。可怎樣才能為這個村“造血”,讓村民早日脫貧致富?答案是:立足實際發展旅游。

  按照“以旅游業為中心,依托旅游業的發展帶動村民就業和特色種植、養殖業發展”的扶貧發展思路,利用兩三年時間,將磨爾溝村打造成輻射周邊的休閑旅游勝地。

  “我們發展一產,帶動三產,吸納60%的貧困群眾180余戶,直接或間接參與旅游相關產業發展,通過貧困群眾參與到鄉村旅游中來,讓貧困群眾增強造血功能,在家門口更多地掙錢,更好地分享旅游產業發展的紅利。”唐忠林說,要讓村民通過產業脫貧並走向致富,更要讓更多人分享到旅游帶來的幸福。

  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的幫助和互助縣委、縣政府全力支持下,國內一流旅游規劃設計院為磨爾溝村量身打造“嫁衣”:《磨爾溝鄉村旅游開發策劃及實施項目》、《磨爾溝村風貌改造方案》、《南門峽鎮花石谷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累計爭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旅游扶貧項目建設資金1860萬元,修建完成游客服務中心、游步棧道、木質景觀、青繡工坊、農事體驗園區、高空滑索、驚險玻璃棧道等游娛設施﹔爭取水廁改造項目278個﹔安全住房(危房)改造276套﹔河道景觀綜合治理5處。

  同時,聯系幫扶責任單位省旅游投資集團公司、省對外文化交流中心為群眾發放了春耕物資化肥30.6噸﹔聯系省文化和旅游廳機關、幫扶責任人,為貧困黨員、貧困母親、貧困群眾發放慰問金4000元、母親郵包15件,殘疾器材36件(套)、資助慰問金82400元﹔聯系旅游系統企業獻愛心,為深度貧困群眾子女上學、大病貧困群眾就醫解難題﹔與旅行社聯系業務,增加游客數量。

  磨爾溝村以旅游業作為產業發展的突破口,打破以往傳統扶貧方式,帶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的發展,最終將磨爾溝建成集田園風情、生態休閑、民俗文化、智慧旅游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景點,也為海東鄉村旅游帶來新亮點。

  宜居宜游環境美

  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收官之年,磨爾溝村變了,有模有樣的游客服務中心,曲徑通幽的游客木棧道,精巧別致的露營基地,驚險刺激的高空滑索,豐富多彩的農業體驗,別具特色的大地藝術在小山村落了地。村裡變了,家家戶戶門前的道路進行了硬化,房屋更堅固了,看病更方便了。

  “我們充分利用村庄和自然美景,將村庄和美景升級打造成為旅游景區示范村。景區目前建有游客接待服務中心門樓、景廳、辦公樓,路邊的商鋪基本完工,內部裝修、村庄風貌和景觀打造也相繼配套。”據唐忠林介紹,自今年6月22日景區正式開園以來,從事鄉村旅游經營接待戶達47戶,累計接待游客20萬人次,直接經濟收入80萬元,預計年人均增收500多元。

  從花海森林、木屋棧道、高空娛樂項目以及智慧露營基地,到秋景觀賞,游客絡繹不絕,除了本地游客,還有不少慕名前來的外地游客。

  從蘭州來青海旅游的游客李志強在看到磨爾溝村的美景后流連忘返,他告訴記者:“沒想到高原還有這麼美的秋季賞景地,不光是自然風光,基礎設施建設很齊全,吃飯休息很方便,適合一家老少來玩。”

  磨爾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寶軍說,目前,村裡已完成80戶農居外貌改造,上、下水管網均已覆蓋,且有34戶農家建有高標准水廁。農戶的大門及院牆煥然一新,別具一格,尤其是外牆上繪制的各種生動形象的圖案,呈現出民族團結的特色和一片祥和的景象。外牆和馬路中間是錯落有致的花園,地磚鋪設的小道穿插而過,花園裡修建了一座座假山,巧妙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醒目地鑲嵌在假山上,時刻提醒廣大村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鄉村對面的河溝也重新改造,並在沿岸鋪設了600多米長的木制棧道,10處自駕游營地也在建設當中。

  據了解,景區鄉村生態旅游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達2900萬元,將打造南門峽生態旅游品牌,建立吃、住、游、樂、購的生態觀光旅游綜合體,進一步推動鄉土田園風光生態旅游產業和鄉村振興發展。

  鄉風文明精神美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扎扎實實”的重要講話精神,算綠色賬,走綠色路,成為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的共識。在磨爾溝村,每天最忙碌的,當數公益性崗位的貧困群眾,他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穿梭在公路邊、河道旁、林地、山間,整治著環境衛生,為游客提供一個生態優美的棲息地。

  “近幾年,借助生態保護公益性崗位,磨爾溝村先后安排25戶貧困戶進入公益性崗位,發放工資82萬元,改善貧困家庭經濟收入,這是脫貧攻堅的新路徑。”唐忠林說。

  通過產業扶貧拔除“窮根”后,文藝演出又成為磨爾溝村村民憧憬美好生活的載體。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助力鄉村精神扶貧,唐忠林聯系幫扶單位,安排省文藝輕騎兵小分隊奔赴磨爾溝村,演出京劇、舞蹈、小品、青海花兒、威風鑼鼓等劇目,並指導村基層黨組織開展了五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美麗庭院、脫貧光榮戶等評選活動,把信息載入村委會光榮榜,先進事跡在村務公開欄公示,評選活動反響強烈,增強了村民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幫助村“兩委”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

  目前,村民致富的信心很足,干勁很足,行動很給力。“精准扶貧以來,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扶貧干部給我們村干部帶來了新觀念,也給村民帶來了新希望,我也開辦了農家樂,增收了不少。”磨爾溝村會計裴應業說,發展鄉村旅游加快了村民脫貧的步伐,村裡形成了一種‘家家有產業、人人有事干’的良好氛圍。

  “收官之年不是終點,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有信心在鄉村振興中走在全省前列。”遠眺群山,近觀水景,唐忠林站在南門峽水庫的露營基地,信心滿滿地介紹著磨爾溝村鄉村旅游的美好未來。

  擼起袖子加油干,磨爾溝村的前景定會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夏季的磨爾溝村。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