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之花”精彩綻放

——青海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紀實

趙靜

2020年10月13日09:53  來源:青海日報
 

  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我省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大財政投入,優化資源配置,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力補齊短板,全省教育公平逐步實現,義務教育質量進一步鞏固提高。

  黨政重教

  讓每一項政策都落地

  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提出的“四個扎扎實實”總要求,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以立德樹人統領全局、貫穿始終。始終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全局性和先導性工程,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和增強民族團結的基礎性工程,緊盯關鍵指標,聚焦關鍵環節,持續加大力度。

  各級政府牢固樹立優先發展教育的理念,切實履行政府職責,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層層傳導壓力,狠抓落實。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實行“三個一”(縣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一次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動員大會﹔縣政府主要領導接受一次新聞媒體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訪談採訪﹔在報刊刊登一期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舉措和成效報道),全省45個縣黨政主要領導走上熒屏,暢談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舉措。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年度目標規劃任務納入對各市(州)、縣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落實教育優先發展考核的重要內容,壓實責任。

  建立獎懲機制,從2016年起省政府對如期完成既定目標的縣給予500萬元的獎勵資金,對未能完成目標的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問責。三年來,省級財政共下撥獎勵資金1.4億元。針對突出問題,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先后約談政府主要領導16人次。

  統籌規劃

  讓每一所學校都美麗

  走進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中心學校,嶄新的教學樓,多功能操場,標准化的食堂,讓人眼前一亮。此時,正是學生的大課間時間,學生們在操場上跳啊,唱啊,歡聲笑語在藍天下回蕩,飛翔的小鳥好像也在為孩子們的幸福生活高興。

  看到這一切,學校副校長楊增芳從心底裡感到欣慰:學校面貌的巨大變化、辦學條件的飛躍式改善、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無不得益於2014年開始的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計劃(簡稱“全面改薄”)。在該項目的帶動下,學校的教學樓、食堂、風雨操場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成為全鄉的標志性建筑。

  朔北藏族鄉中心學校的變化只是我省“全面改薄”成果的一個縮影。

  我省集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邊遠地區於一身,傾全省之力推進基礎教育發展,教育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3 年以來,面向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先后實施了“中小學標准化工程”“全面改薄”“能力提升”等系列項目,累計落實學校建設資金150億元,支持2977個學校項目建設,建設校舍面積385萬平方米,配備附屬設施、教學儀器及信息化設備,建設教師周轉宿舍6380套。

  通過連續多年的項目建設,全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校容校貌煥然一新,辦學水平顯著提升,生均建筑面積由2012年的7.69平方米提高到了11.59平方米﹔生均儀器設備值從639元/生提高到了1678元/生﹔“大班額”比例從2012年的20.27%降至4.96%。2013年以來,青海省信息化建設累計投入近12億元,全省中小學“班班通”和網絡覆蓋率均達到98%,建成省級教育數據中心。近兩年格爾木市加大投入建設全市智能校園,打造數字化學習環境,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用。今年抗疫期間,教育信息化建設為實現“停課不停學”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人、財、物的有機統一下,我省義務教育發生全新蛻變——土石操場被塑膠跑道代替,嶄新校舍拔地而起……走進我省農牧區各中小學校,觸目所及都是整潔的校園環境、煥然一新的校舍、標准的運動場、配備齊全的功能室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每一所學校,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見証了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對民生福祉的回應。

  素質提升

  讓每一位教師都精彩

  教師隊伍建設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向縱深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我省在全國率先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創新機制和舉措。

  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省鄉村近9000名從教30年的教師、11000余名從教20年的教師獲榮譽証書。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的教師、特級教師、省級優秀教師(含退休教師)在省內享受旅游優惠,開通機場、火車站出行綠色通道。

  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給鄉村教師每月發放人均400元生活補貼,受益鄉村教師2.1萬名。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省政府統籌安排500名周轉編制,從西寧、海東選派優秀教師赴青南地區支教,進一步深化省內東部地區對口支援青南地區教育工作,已累計選派3063名。統一城鄉教師編制標准並向鄉村傾斜,重新核編后全省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數由52884名增加到55021名,新增編制2137名,其中2105名調劑給六個州。啟動省內定向師范生免費培養計劃,按照“州來州去”的原則,為六個州等艱苦地區和基層一線學校儲備骨干教師1000余名,涵蓋小學教育等10余個緊缺專業。培養省內公費師范生1085名,有效緩解民族地區教師學科結構性矛盾。

  同時,我省堅持把教師培訓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採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對校長和教師進行全方位培訓。“國培計劃”實施10年來,在數量和規模上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教師培訓新局面。10年來支持我省培訓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校園長超過18萬人次,對全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完成了超過兩輪的全覆蓋培訓。其中,2015年-2017年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1.0培訓項目,在線培訓人數較多﹔2018年-2019年教師培訓項目轉向線下集中培訓為主,年度培訓人數相對回落。

  立足公平

  保障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教育均衡發展並不是簡單的設施達標,而是促進每一所學校質量的共同提升,讓每個孩子享受有質量的教育。

  “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耽誤”,這是我省為控輟保學工作定下的“死杠杠”。為了讓每一個適齡孩子都能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各級黨委、政府在72萬平方公裡的高原大地上打響控輟保學戰。

  甘德縣的“馬背宣講團”最近成了牧民群眾稱贊的對象。下貢麻鄉是甘德縣貧困戶佔比最高的鄉,大多數牧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少年兒童失學、輟學的可能性極大。“馬背宣講團”一邊走村入戶,上山入帳,給牧民們宣傳黨的教育政策和《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一邊以“清零行動”為契機,核查出全鄉失學兒童數目。

  建立保障機制,精准控輟。對藏區六州所有學生和西寧、海東兩市貧困家庭學生實施 15 年資助政策,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為目標,落實“雙線責任制”,確定21個控輟保學重點縣,建立省級控輟保學數據核查比對系統平台,做到線上、線下無縫對接,實行銷號清零。截至2020年4月,已勸返失輟學生28208人,勸返率達99.89%。全省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6.87%,控輟保學工作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的肯定,去年5月教育部在青海召開了全國控輟保學工作現場推進會。

  認真落實“兩為主”政策,實施“兩免一補”資金和生均公用經費補助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當地學生“同城同等”待遇。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2.1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在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

  關注弱勢群體,基本實現“一州一特校”和 30 萬人以上縣建有特教學校的目標,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毛入學率達到 96.52%。

  巍巍昆侖山,見証著青海教育的發展﹔濤濤黃河水,流淌著青海人民的教育情懷。教育均衡隻有起點,沒有終點。我省將以迎接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檢”為契機,繼續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在推進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的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努力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讓每個孩子在新時代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責編:甘海瓊、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