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經濟: 村民增收致富“金飯碗”

葉文娟

2020年10月13日09:30  來源:青海日報
 

  開展鄉村旅游,摘了窮帽子,發展種養業,走上致富路。近年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村民們的日子,過得是越來越有盼頭了。

  “以前做夢也不敢想在家就能賺錢,還賺得這麼多。”村民楊啟蓮站在自家的農家院裡一邊整理野菜一邊感慨道。

  曾經的邊麻溝村全村162戶612人,曾是一個典型貧困山村。山深路遠、交通不暢、缺少發展渠道,導致村民們一度生活貧困。

  2012年初,出生並成長在這裡的李培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毅然拿出在外經商賺來的5萬元資金,注冊成立了“大眾林業合作社”。同年年底,李培東被村民推選為村支部書記。

  “開始的想法也只是打算培育定植一些當地雲杉、沙棘等造林用苗以及丁香、榆葉梅等一些易成活的花灌木,嘗試著找出擺脫貧困的路子。”李培東說。

  邊麻溝村森林資源相對豐富,國有林地面積734公頃,多為雲杉、樺樹,森林覆蓋率在全縣位居前列。隨著大通縣林業改革的不斷深入,李培東和合作社成員齊心協力,調整發展思路,利用本村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集體經濟,走出了“經濟發展、生態保護、農民增收”相統一的農村經濟發展新路子。

  李培東說:“曾經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是山林養育了我們,但我們也要懂得養山的道理。現在,村裡豐富的森林資源已經成為村民手裡增收致富的‘金飯碗’了。”

  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以旅游業發展促進苗木供需量增長,適時擴展青海雲杉及各類花灌木的苗木培育種植面積,為林業生產及景區建設提供優質壯苗,實現種苗產供銷一體化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戶增收。此外,大力發展林下藥材種植,目前培育的當歸、黨參等林藥藥材已初步形成規模效應。

  與此同時,立足資源優勢,以良好的森林景觀為依托,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品牌生態旅游,以“邊麻溝花海”為帶動,開辦農家樂、特色木屋,自助院、餐飲一條街、土特產品市場等,帶動更多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楊啟蓮家成為村裡第一家負責旅游接待的農家院。“剛開始我心裡也是打鼓的,覺得搞旅游也不行,但是當時的情況,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丈夫一人在外打零工維持,一年也就幾千元錢維持家用,現在好了,有了農家院,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楊啟蓮回憶說。

  農家院開業不久迎來了第一批客人。要用什麼來招待客人呢?楊啟蓮第一時間想到了山間特有的野菜和養殖的“山地雞”以及喂養的生豬,沒想到這些菜成了農家院裡最受歡迎的特色菜品。不僅要吃得好,住的也要舒心,楊啟蓮和家人將家裡的屋子收拾得整潔明亮,客房從2間擴建到了6間,年收入也從6千元增長到8萬元。

(責編:甘海瓊、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