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激起扶貧路上“一池春水”

鐘 倩

2020年10月12日09:59  來源:青海日報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七裡花海景區。

在信貸資金支持下,卓瑪措開起了小店售賣特產。

正值枸杞收獲季節,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採摘中。

在民和農商銀行支持下的畜牧合作社。

倒飼料、清理上百頭牛的牛舍……一大早,魯珍便開始忙活起來。魯珍是湟源縣申中鄉申中村的村民,3年前,魯珍家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家裡變了樣兒,他也成了村裡的“能人”。

魯珍家上有老下有小,因家庭勞動力不足和疾病原因被認定為貧困戶,魯珍則是常年外出務工掙錢。2017年,魯珍申請到扶貧小額貸款,用這筆貸款開始做養殖牦牛,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魯珍的養殖規模逐漸擴大,收入也逐年增長。“現在我可以留在家裡照顧生病的老人,陪著孩子學習成長,家裡過上了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魯珍高興地說。

如今,在金融活水的滋養下,越來越多像魯珍一樣的農牧民通過金融信貸過上了好日子,在秀水明山之間擁簇著的一個個美麗鄉村,激蕩著鄉村振興的鏗鏘鼓點,讓共同富裕的夢想照進現實。

在下沉服務上做加法 提升服務質效

朱寶宏是湟源縣寺寨鄉西扎灣村的村民,家中無勞動能力,高額的醫藥費用使這個家庭入不敷出,屬於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可從兩年前開始,朱寶宏家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8年,朱寶宏在湟源農商銀行寺寨支行獲得“530”貸款3萬元,湊錢買了40隻羊,與老伴共同經營。2019年朱寶宏一家獲得湟源農商銀行發放的信貸資金10萬元,進一步壯大養殖規模。現如今,朱寶宏家養殖羊200多隻,不僅蓋了新房子,而且在湟源縣城有了自己的一套住房,擁有了自己的私家車。

金融機構是精准扶貧的生力軍,隻有不斷延伸金融服務的觸角,為“三農”提供均等化的金融服務,才能達到真扶貧、扶真貧的效果。近幾年來,全省新增村鎮銀行4家、縣域金融機構網點19家、惠農金融服務點2871家,全省設立“扶貧事業部”2個、“三農事業部”3個、“普惠金融事業部”38個,讓金融活水能夠滋潤到每家每戶。

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是關鍵。在青海省農商銀行(農信社)系統,基層黨組織和基層農商行(農信社)工作人員通過雙向挂職、合作辦公的“雙基聯動”模式解決了農牧區金融服務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和質量。至6月末,已建立“雙基聯動”合作辦公室3000個,覆蓋全省73%的行政村,雙挂雙兼人員達4068人,通過“雙基聯動”合作辦公室發放貸款余額達179.83億元,佔各項貸款余額的25.6%。

通過下沉服務,使基層黨組織服務農牧民有了新抓手,銀行開展基層金融服務有了新平台,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有了新突破,實現了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普惠金融、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多方共贏。

在信用修復上做減法 彌補政策斷點

“從不能貸款到如今的發家致富,多虧了湟源農商銀行的幫助與支持,讓我找到了致富的出路。”湟源縣大華鎮河南村的何延清激動地說。

何延清2011年從湟源農商銀行大華支行(原湟源信用聯社大華信用社)申請貸款5萬元用於養殖。但是,由於其養殖經驗不足,導致當年投入的資金全部損失,無法按期歸還貸款,之前的5萬元貸款也隻能依靠其打工賺來的微薄收入償還。2018年起,湟源農商銀行通過走村入戶、走街串巷的方式,使廣大農牧戶享受到信用戶優惠政策。眼看著周圍的鄉親們通過農商銀行的金融支持個個富了起來,而何延清卻由於前些年的不良貸款,無法申請信用戶貸款,何延清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得知此事后,湟源農商銀行大華支行相關人員積極與何延清本人對接,將“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告知本人,同時通過村委、鄉親們的幫助和支持,何延清將其欠下的貸款全部償還。不良貸款結清后,大華支行通過信用修復,為其發放農牧戶貸款16萬元,用於工程建設。

如今的何延清收獲滿滿,躊躇滿志,工程建設從最初年收入10萬元,到現在年收入達17萬元,他的致富幸福路也越走越寬。

青海自然條件艱苦,農牧民靠天吃飯的因素大,自然災害等導致牲畜死亡、顆粒無收的情況時有發生。信用修復對有信用瑕疵的貧困戶來說,有效解決了因數量微小的欠貸欠息而導致不能貸款的問題,對擴展信用戶總量、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及鞏固脫貧成果意義重大。

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積極探索農牧區信用修復途徑,用“諒解+救濟”的方法幫助有不良信用記錄的貧困戶修復信用、重獲貸款。截至2019年末,全省累計評定貧困信用戶14萬戶,全省累計對3430戶貧困信用戶開展信用修復重建,2268戶貧困戶信用得到修復重建,其中向1802戶信用得到修復重建的貧困戶發放貸款6125.78萬元。

在做大融資上做乘法 助推村集體經濟“破零”

初秋微涼,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古鄯鎮山庄村300余畝(1畝約等於0.067公頃)田園花海還在競相綻放。馬鞭草、月季、萬壽菊、百日草、冰島虞美人等競相綻放,蜂飛蝶舞,美不勝收。

山庄村有村民214戶91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1戶244人,全村因山大溝深、廣種薄收,人均收入普遍較低。村民們守著好山好水,卻難以實現好收入。但自從民和七裡花海旅游有限公司成立后,鄉村面貌悄然地發生了變化。

民和縣七裡花海景區起步於2017年,通過流轉古鄯鎮山庄村380畝耕地和1000畝荒山荒坡打造而成。2018年6月,民和農商銀行為七裡花海旅游有限公司發放500萬元旅游扶貧產業開發貸款。2020年3月,民和農商銀行又為該公司發放了旅游管理服務貸款600萬元,用於七裡花海景區5年的提檔升級建設。

據統計,2019年,七裡花海景區接待游客30萬人次,門票收入達到600萬元。據景區負責人付成才介紹,景區以“企業+合作社+景區+貧困戶”的模式,解決了山庄村群眾100余個就業崗位,帶動發展貧困戶32戶。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貧困村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提高脫貧攻堅質量,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青海省農信聯社分別從細分區域、市場、客群以及鄉村產業綠色高質量融合發展等4個維度,制定22項工作措施,為全省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堅實金融保障。截至6月末,累計投放種植業貸款14.39億元,其中投放枸杞產業貸款4719萬元、馬鈴薯產業貸款4888.68萬元﹔投放養殖業貸款71.39億元,其中牦牛產業貸款25.39億元、藏羊產業貸款38.14億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近年來,我省金融機構不斷創新服務,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競爭適度、風險可控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體系,使越來越多的農戶在金融活水滋潤下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責編:甘海瓊、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