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捧上金飯碗 青繡繡出幸福路

——全省第三屆“民族團結進步”“青繡”大賽側記

2020年09月27日09:26  來源:青海日報
 

  金秋九月,大美青海五谷豐登。9月26日上午,800名來自全省各地、各民族的繡娘齊聚古城西寧,在“傳承文化根脈·錦繡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全省第三屆“民族團結進步”“青繡”大賽上一展身手。

  繡場上,繡娘們代表全省30萬各族繡娘用七彩絲線繡出美好明天,用一針一線編織美好願景。

  “青繡”歷史悠久、手法獨特、品類豐富、絢麗多彩,是漢、藏、回、土、蒙古、撒拉等民族豐富生活、團結合作、守望相助、增收致富的重要載體,是與生活聯系最密切的一種民間藝術。“指尖上的青繡”已成為青海民族團結進步的亮麗名片,為“大美青海”增光添彩。

  繡娘們手中那一條條色彩斑斕的絲線,像極了對幸福美好日子的情絲與寄托,越來越多的各族婦女通過培訓,加入到繡娘隊伍中來,用一雙雙勤勞的巧手傳承著文化,也增加了收入,改變著命運。因此,今年大賽報名人數更多、社會關注更熱、影響力更強。

  青繡繡娘申宏英說:“今天我帶來的這幅和諧家園作品,是我們湟源縣的丹噶爾皮繡,它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在青海這片熱土上漢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藏族同胞們緊密團結,守望相助的情懷。”

  繡場上繡娘們穿針引線,彩線飛揚,談笑間一件件繡品從指尖上流淌而出。繡一朵花的鮮艷,把含苞待放的美麗瞬間留住﹔繡出彩蝶紛紛,代表著對幸福生活的喜悅心情﹔繡一幅山水,那是飽含著青海各族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和深植心間的文化自信。他們手上、臉上、眼角有多少條細紋,腦海中就有多少個青繡圖樣。大家隻有一個相同相通的追求,那就是把青繡傳承下去,把大美青海用一幅幅繡品宣傳出去。

  比賽現場,省級河湟刺繡傳承人王志桃是一位90后繡娘。她這次帶來的長2.6米,寬1.2米的刺繡“柳灣彩陶”,用河湟刺繡和貼布繡兩種手法,大量使用了散套針、輪廓繡針法,表現出了高超的手法針藝。

  “腳下的土地”“臉上的笑容”……不同風格的作品在爭奇斗艷。參加比賽的既有年輕的姑娘,也有古稀之年的師傅﹔既有女“繡娘”,也有男“繡哥”,大家比技藝,比境界,比美好心情。通過“青繡”,繡出新時代,繡出各族群眾對美好未來的期望。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