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必剩客” 爭當“光盤族”

郝 煒

2020年09月22日09:07  來源:青海日報
 

  不做“必剩客”,就要知敬畏:敬畏勞動乃至艱辛,敬畏自然乃至資源。“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因為敬畏,一個人內在的宏大思慮、審慎檢點變得神聖﹔因為敬畏,一個人的日常言行在居安思危、臨深履薄中變得言有所歸、行有所止。敬重與畏懼,既是一種虔敬的態度,也是一種深刻的認識,更是一種高貴的人格和朴實的修養,它讓“浪費可恥、節約光榮”成為直抵人心的價值取向,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和涵養“恆念物力維艱”的道德品質,並以餐桌文明帶動社會整體文明水平的提升成為我們基於民族傳統、秉持警惕之心的時代呼喚。

  敬為尊敬、畏為畏懼,應該是每個人極為嚴肅、穩定、強烈、堅韌的內心感受,在這一感受之下,一些人喜歡攀比炫富,覺得“光盤”顯得“寒酸”,“剩宴”才是“盛宴”的“面子之累”,已經變得“不堪一擊”,已經顯得“格格不入”。種種現象警示我們,能節儉、不浪費難以畢其功於一役,須從心靈深處動真格、要於時時處處見真章。也就是說,不做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的打算和拼搏,不去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宣傳教育等手段建常長機制、倡科學文明,就很難消除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的餐飲浪費。

  爭當“光盤族”,就要把惜食有食很認真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用“吃多少、點多少”“吃光盤中餐、今天不剩飯”的平常、恆常之舉引領舌尖文明。餐桌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縮影,“光盤行動”,不僅在於節約一點糧食、一點菜肴,更重要的,它是一種精神堅守、心靈表白。能在杯盤間簡約、較真,就可能對所有的浪費說“不”。“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鋪張浪費、奢靡揮霍,糟蹋的不僅是物質財富,更會侵蝕民族精神大廈,腐蝕社會風氣。餐桌不是擺闊的地方,“光盤”才是真正的體面,“打包”才是“杠杠的”風度。

  做到“光盤”,要在兩頭上下功夫。一頭是做飯有度、點餐適量,另一頭是善待“小剩”、“不離不棄”。事實上,如果一開始就“少來點”,也就不會“兜著走”了,如果經常這樣“保守處理”,做“飯菜減法”,我們就總能贏得 “鮮吃”“不剩”的主動權。綠色為本、節儉為先,薪火相傳傳家寶﹔吃光吃淨、盤桌不剩,恰恰人間好風景。讓我們保持嚴謹朴素的生活作風,杜絕過度餐飲,倡導適度飲食,在節約糧食中展現更加向上的精神面貌,獲得更加豐富的精神愉悅,牢記“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麼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麼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堅決做到理性消費、合理消費,讓節儉美德、節約行動獲得更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以推動我們的文明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無比幸福、我們的國家更加美好。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