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企業家代表暢談“弘揚企業家精神”——

“腳踏實地把自己的事做好”(權威發布)

本報記者 丁怡婷

2020年09月03日09: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茁壯成長,他們熱愛祖國、勇於創新、誠信守法、具有國際視野,並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在國新辦2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四位企業家代表圍繞“弘揚企業家精神”暢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以技術創新進步為主要發展標准”

  “企業家本身不是金錢、榮譽、地位和職務的代名詞,它實際上代表了個人做事的方法。”中國中化集團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認為,作為企業家,要有前瞻性、創新性,有擔當和冒險精神。

  在他看來,創新有多種模式,但技術的原始創新應該排在第一位,“精細化工大約有10萬種產品,中國企業能真正自主做的不到一半,現在這個問題就成為對我們的挑戰。中化集團提出‘科學至上’的理念,沒有新技術不投資、沒有新產品不投資,不再去做無謂的並購和擴大規模,而是完全以技術創新進步為主要發展標准。這幾年的創新轉型,我們已經嘗到了很多‘甜頭’。”寧高寧說。

  “企業家精神因時代不同而略有不同,但是勤奮、拼搏、堅守、創新這些基本要素不會變。認認真真、腳踏實地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企業家精神的體現。”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企業家既要腳踏實地、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關注國際環境和行業變化。

  帶領大家樹立信心,該投資的投資,該就業的多解決就業,企業家精神就體現在這樣的堅守和擔當之中。“新希望集團今年要新增300億元投資,提升科技含量,保証食品安全,穩定市場供應,讓老百姓享受到價格適當、質量更好的產品。”劉永好說。

  “企業家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家鄉”

  “企業家是社會經濟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主體,企業家精神也是寶貴的社會財富。”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周育先說,企業家既要承擔經濟責任,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和國家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中國建材在第一時間克服困難為38個城市83家醫院提供了建筑材料,其中就包括雷神山醫院和火神山醫院。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建材在高性能碳纖維、高強度玻璃纖維、全球最薄的0.03毫米柔性玻璃等材料的研發上取得突破,這些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從履行國家責任上看,我們要在突破‘卡脖子’技術和環節方面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周育先表示。

  卓爾控股是一家扎根湖北武漢的民營企業。“企業家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家鄉。我們一直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基因。”董事長閻志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武漢的防護物資緊缺,卓爾迅速啟動了全球採購,包機第一時間飛抵武漢天河機場,運回了大量的口罩和防護服,送抵全省556家醫療機構﹔同時發揮物業、會展優勢,積極和一些地方合作,建了7家應急醫院和3家方艙醫院。

  今年以來,卓爾在湖北省已啟動了12個文旅、會展、醫療等項目,提升當地基礎設施水平。“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我們作為湖北企業更要主動擔當、主動作為,助力疫后發展。”

  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花絮)

  “我們生產的全球最薄0.03毫米柔性玻璃,隻有A4紙的1/3薄。這個玻璃完全是柔性的,可以折疊20萬次不斷。”見面會現場,周育先形象地向記者們介紹了中國建材的一項突破。

  說起技術創新,4位企業家紛紛打開“話匣子”。劉永好說,新希望集團借助物聯網、5G等技術,讓養豬也用上了“新科技”﹔寧高寧自豪地說起了一款殺螨虫藥品,生物性無殘留、無毒性、成本低,實現了創新突破﹔閻志說,卓爾控股立足於線下物流優勢,打造智能化交易平台,企業面對的環境,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變化”……

  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經貿摩擦加劇。“我們不能自己把門關上,還要做好國際合作。但同時,更要做好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這可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寧高寧認為。

(責編:陳明菊、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