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蘭縣以實施“黨建+社會治理”“黨建助力脫貧攻堅”為抓手,立足地域實際找尋工作思路、著力黨建引領助力社會發展,全力推動各項事業再上新台階……

黨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線”

李文博

2020年09月01日09:08  來源:青海日報
 

布拉村黃牛養殖。

 “昆侖鐵騎”紅色教育基地。都蘭縣委組織部供圖

  地處柴達木東南隅的都蘭縣按照全省“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部署安排,把深入實施“五四戰略”、服務“一優兩高”戰略、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黨建工作的“動力線”,讓黨旗飄揚在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社會治理的“最前沿”,大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高速發展,人民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黨建引領 助推脫貧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機接續

  7月,驅車從都蘭縣城沿著109國道一路向西,離瀚海綠洲香日德鎮不遠的地方,柴興村麥田裡綠意盎然,作物生機勃勃,曼綠的莖條時不時隨著微風搖曳。“藜麥”,這個以往“不入眼”的小作物,成了村民眼中脫貧致富的“香餑餑”。

  “以前,村子裡大多數農戶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常流傳著‘收成看天、收入靠地’這樣一句話,種植單一、發展薄弱”。柴興村黨支部書記包太燕介紹,“2015年,為有效解決收入低、村子窮的困境,村黨支部積極開展市場考察,經‘四議兩公開’研究決定后,將本村63戶80公頃土地全部流轉,年內每戶平均增收3000至4000元”。

  收入上來了,致富的勁頭就更盛了……

  建檔立卡貧困戶趙生珠就是其中一位,談起自己的脫貧致富路,趙生珠有些激動。“得知妻子患了宮頸癌,對於我們這不太富裕的家庭就像是一個晴天霹靂。妻子需要常年治療,醫療費壓得喘不過氣來,直到2015年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動員下,和大多數村民一樣,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種了藜麥,年底收入就增加了不少,第二年、第三年收入更是直線上升……2019年收入有25萬左右,還被政府評為脫貧光榮戶,獎勵了一台三輪車哩”。如今趙生珠一家越來越堅信黨的帶領,過好日子、幸福日子的腳步也更加堅實有力……

  自2016年起,柴興村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乘著國家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春風,實施以合作社帶動農戶增收、黨員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工程,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立足本地資源、大力發展藜麥產業的致富小康路。

  地處宗加鎮的布拉村,是一個傳統蒙古族聚居的牧業村,是不折不扣“前不巴村,后不著地”的偏僻村落。如何實現牧區人地系統良性循環,引導牧民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帶領牧民奔向致富路,成為布拉村亟需解決的頭等大事。“很多牧民一輩子就是守著自己的草場,談及是否有多余存款、是否向往過‘路平水通產業興’的日子時,個個都是一張苦瓜臉”駐村第一書記余承潮說,“條件雖然艱苦,但還是希望盡自己所能,讓群眾滿意”。

  “駐村書記的到來,給我們村子帶來了希望,記得從2016年開始,余書記就帶著我們村兩委成員開始謀劃‘柴達木黃牛’養殖的事兒,經過努力,慢慢的資金到位了、黃牛的數量增加了、牛圈裡的牛叫聲更響了。”布拉村黨支部書記依力勒特連連稱贊。

  “養殖的黃牛從9頭變成了22頭,明年開始,牛犢可以賣,大牛也可以賣,肉價也好,還可以加工制作酥油、曲拉,收入是應該不錯的。”村民加布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經過4年的探索,布拉村走出了“黨建+合作社+牧民”的布拉模式,帶動附近的3個牧業村參與柴達木黃牛的養殖,形成了肉制品、乳制品、皮制品一體的綠色循環發展新模式,初步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開局。

  “近年來,都蘭縣以脫貧攻堅為主線,充分發揮黨建統領、黨員先鋒模范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大力探索‘黨建+’模式,引領‘特色藜麥’‘柴達木黃牛’‘枸杞產業聯盟’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都蘭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福君說,“將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把黨的組織優勢、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和市場優勢轉化成產業發展優勢,必將勾畫出一幅‘紅色黨建’引領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接續的良好新局面。”

  黨建領航 商圈紅色黨支部助推社會治理水平提檔升級

  “以前,有問題難解決﹔現在,黨組織幫你忙。”在察汗烏蘇鎮商圈經營一家蔬菜店的劉老板笑著說:“跑斷腿、磨破嘴的狀況再也沒有發生過,有問題可以直接線上反映、迅速應答,讓人倍感暖心,現在大家的一致反應就是‘有困難找黨組織’”。

  “自商圈紅色黨支部成立以來,積極組織開展‘雙聯雙創’活動,打破駐區單位、微小企業、街道商戶壁壘,推動商圈內機關企事業單位與商圈結對共建,同時依托‘紅網格’微信平台,推行‘互聯網+’工作法,通過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切實解決民生熱點、堵點問題,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今年來解決商圈物業管理、就業、孵化企業資源對接,線上線下特色產品營銷等問題65個。”鎮黨委副書記拉毛仍說。

  支部建起來了,黨建引領作用愈加明顯,社區與商企的凝聚溝通也大幅增加了……

  “好消息、好消息,都蘭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培訓室對外開放啦!”都蘭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負責人張楠介紹:“服務中心以商圈黨建聯盟打造為依托,面向政府機關各單位黨組織提供各類培訓、宣講會以及中高級人才培訓會,截至目前承辦‘聯建共助,脫貧共話’‘農村電商、助力脫貧’等50余場豐富多彩的培訓活動”。

  “這幾年,都蘭縣緊緊圍繞‘黨建引領、多元共治’工作模式,立足縣域實際與商圈特色相結合,以夯實城鎮基層黨建為統領,以提升商圈服務品質為重點,堅持‘黨建引領、特色服務、共建共享、和諧互促’工作思路,在紅網格的基礎上,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聯合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個體工商戶,形成了以黨建引領促進經濟發展的‘黨旗紅、商圈旺’雙贏服務體系。”都蘭縣委工作人員姜海龍說。

  都蘭縣以構建新時代民族地區“大黨建”工作格局為支撐,不斷優化基層治理組織體系、激發基層治理工作活力、強化基層治理服務水平,努力打造“諾木洪地區枸杞產業聯盟綜合體”“香日德地區黨建服務聯盟綜合體”“察夏文化服務黨建聯盟綜合體”和“錦都商圈區域性黨建聯盟”,著力構建區域統籌、多方聯動、齊抓共管、抱團發展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黨建助力 黨員紅色教育陣地建設煥發無限新機

  都蘭縣巴隆鄉“騎兵連”是青海全省民兵建設的一面旗幟,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過硬隊伍,多次受到中央軍委、青海省州軍區表彰獎勵,被當地群眾譽為“昆侖之鷹”。

  “小時候,成為民兵連一員是很多小孩夢寐以求的事情。”民兵連老兵索南木回憶:“后來,自己成為了民兵連的一員,有幸參與了宗巴灘項目的開發和電網改造工程、伊克高裡引水工程,在處理草山糾紛、巡山護路、保護野生動植物等方面貢獻了自己的一分力量,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比光榮”。

  為深入挖掘都蘭縣紅色文化資源,積極開展黨史軍史和優良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從而解決縣域內部分黨員先鋒意識弱化、黨員教育基地缺乏的問題。2019年,都蘭縣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巴隆鄉打造了都蘭縣“昆侖鐵騎”黨員紅色教育基地。

  巴隆鄉黨委書記張庭棟介紹:“以巴隆民兵連的故事為背景,通過修復還原系列老物件再現民兵連老一輩共產黨員在剿匪平叛、維護社會穩定、搶險救災和發展牧區經濟等方面不怕吃苦、無私奉獻的‘鐵騎’精神,能夠進一步提升全縣黨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勇於擔當、敢於奮進的干事創業激情。”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