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

本報評論員

2020年08月24日0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不論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深刻把握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在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下謀發展,就必須深刻把握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這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必須深刻認識到,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防范化解風險的基礎。實體經濟水平越高,經濟實力就越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也越強,這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硬道理。發展越是面臨困難挑戰,越是要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為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提供重要支撐,有效抵御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沖擊。

  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要著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工業結構調整的重點,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通過引入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使之煥發強大生機和活力。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我國已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隻有加快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在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才能把我國制造業搞上去,推動建設制造強國。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要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是經濟體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長潛力的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更是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安徽創新館時強調的那樣,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要進一步夯實創新的基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挑戰,更要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中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穩住了實體經濟,就穩住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就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堅持不懈振興實體經濟,堅定不移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顯著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我們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