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是美德, 更是健康生活方式

陳 晨

2020年08月21日09:34  來源:青海日報
 

“奶奶,電池是有害垃圾,要放到這個紅色的有害垃圾箱裡。”8月17日,文亭巷社區張凡慧的小孫女正拿著4個小“垃圾箱”,奶聲奶氣地“教”奶奶張凡慧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張凡慧是文亭巷社區“紅袖標”的志願者,不但自己主動參加志願者活動,更是帶動小孫女也愛上了這種做好垃圾分類、吃飯光盤的生活方式。 積極推行“光盤行動”、倡導垃圾分類……走進西寧市城西區文亭巷社區,記者發現,綠色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社區居民已逐漸養成了環保、節約、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影響帶動身邊更多的人踐行綠色理念、改變生活方式,將綠色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社區舉辦了好幾次‘流動大舞台’宣傳‘光盤行動’‘垃圾分類’等,我帶著小孫女一起參加活動,小孩子邊玩邊學,現在跟我們講垃圾該怎麼放,講得可清楚了,也會提醒我們吃飯要‘光盤’。”張凡慧說,節約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平常做飯,張凡慧也秉持著不浪費的原則,做飯寧可做少一點,也不因做多了而剩下倒掉浪費。“現在雖然生活變好了,但是勤儉節約的傳統不能丟。” 在張凡慧的回憶中,有種珍惜糧食的本能。“現在的小孩子對於吃不飽是沒有感覺的,但是我們這代人小時候對於吃不飽是有印象的。我小時候家裡搬過一次家,一次吃飯的時候,我突然問我爸媽,我的糧食關系轉過來了嗎。有了糧食關系才有糧票,才有飯吃。我年輕的時候也下過鄉,種過地,對‘粒粒皆辛苦’是有過深刻體會的。” 如今,綠色生活的理念已吹進千家萬戶,“光盤行動”、垃圾分類等已經在潛移默化中被大家所接受,並逐漸演變為行為自覺。社區裡的“小黃狗”分類回收箱多次爆倉,被社區居民家的廢舊回收物填滿。同時,文亭巷社區也多次組織社區內老黨員和熱心群眾,在文匯小區第二課堂上,和小朋友分享,如何進行廢舊物品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源,美化生活的目的。 “推行綠色生活理念,不僅有助於節約糧食資源、不過度消費食物,更能夠讓大家樹立新消費觀念,踐行綠色生活的理念。從小我們就學習《憫農》,就是教導我們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所以我們要‘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養成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習慣。”文亭巷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劉翠青說。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