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畔,通往小康的“大橋”

程宦寧

2020年08月16日09:11  來源:青海日報
 

  8月11日,我們從囊謙縣城出發,沿著扎曲河畔一路向北行駛18公裡,香達鎮大橋村便映入眼帘。

  寬闊整潔的村道公路,一幢幢具有藏式特色的房屋,農業種植、特色養殖、鄉村旅游……大橋村交出了一份決勝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的滿意答卷。

  “大橋”是藏語音譯,意為瀾滄江畔的村庄,是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半牧半農的純藏族村,全村共有5個社,336戶,1742人。大橋村背靠卡拉榮國山,面朝瀾滄江。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經讓這裡的村民吃盡了“苦頭”。

  “雖然我們叫大橋村,但是建一座橋一直是村裡幾代人的願望。”說起過往的歲月,大橋村黨支部書記安萬扎美感慨頗多。

  在這裡長大的安萬扎美依然記得,小時候去一趟縣城就得花上一整天時間,先繞出大山,才能搭上便車。

  一座橋成了阻礙村子發展的一道難題。

  歲月流逝,安萬扎美長大以后,選擇了走出大山,在外拼搏。十幾年的時間,安萬扎美走南闖北,積累了不少財富。看慣了外面的風景,安萬扎美內心深處想得最多的還是家鄉這片土地。

  2007年,安萬扎美從老板變成了大橋村的黨支部書記。第二年安萬扎美就拿出自己做生意攢下的積蓄,為扎曲河兩岸的群眾拉起了索道,方便了兩岸群眾的通行。

  村子富不富,全看村干部。從這以后,安萬扎美就一心扑在了大橋村的興旺上。

  在落實農牧民定居點住房時,有些困難戶墊付不起前期施工的資金,為確保困難戶住上新房,他用自己的24萬余元存款為24戶困難家庭墊付了前期施工的資金。

  為了給大家省錢,就自己開著車去西寧聯系建材。安萬扎美說:“還記得那時候縣上一袋水泥29元,我自己雇車從西寧拉上來一袋水泥隻需要23元……賺錢不容易,能幫大家省一點就省一點。”在安萬扎美一點一點地努力下,全村人都住上了新房。

  住房解決了,安萬扎美就開始帶領大家走致富路。

  先是挨家挨戶去做工作,把全村的撂荒地整合到一起集中復耕20公頃,種植了土豆、青稞等農作物。見過世面的安萬扎美,又在大橋村搞起了蔬菜大棚種植,將成熟的蔬菜低價賣給村裡的農牧民,降低了村民們的生活壓力。同時以市場價賣給各學校食堂,各單位食堂,平均一年收益近24萬余元,大大提高了村民們的收入。

  把鐵索橋變成名副其實的大橋,讓村民們行路方便,一直是安萬扎美心中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四處奔波,爭取到了600多萬元的道路建設項目。可是項目卻因為征地糾紛遲遲不能開工建設,在與沿路村民多次協調未果后,安萬扎美心裡萬分焦急,他又把自己的3萬元“血汗錢”墊進去,用於村民的征地補償。路終於修通了,村民致富發展的路子也寬了。

  “橋一修好我就買了一輛車,想著可以跑運輸多賺些錢。”村民曲英旺索說。有這樣想法的村民有很多,但是苦於沒有資源,很多人要麼是買了車賺不到錢,要麼是不敢買車。得知情況的安萬扎美就利用自己的人脈,為大家牽線搭橋。

  幾年下來,跑運輸的村民組成了運輸隊,運輸隊的車也越來越多,不僅成了大橋村的致富法寶,還帶動了全縣的經濟收入。安萬扎美自豪地說:“2019年我們車隊有70多輛車,分紅1700多萬元。”

  “現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們村也是一年一個樣。”說話的人叫布瓊,幾年前他還是村裡的貧困戶,如今也在村裡的度假村端上了“飯碗”。

  2018年,在安萬扎美的爭取下,大橋村拿下了300萬元的旅游扶貧專項資金。為了用好這筆錢,安萬扎美一有時間就在工地盯著,經過兩年的建設,度假村已經初具規模,開始營業了。

  布瓊說:“2019年我參加了村上組織的技能培訓班,學了不少有用的技能,現在在度假村當服務員,每個月都有2000元的固定工資。”

  如今的大橋村,在安萬扎美的帶領下,一天一個樣,美麗鄉村的新姿和村民幸福的笑臉隨處可見。

(責編:馬建輝、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