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新希望

丁玉梅

2020年07月29日09:11  來源:青海日報
 

沙國春對當歸進行粗加工。青海日報記者 丁玉梅 攝

  在塔龍灘人眼裡,45歲的沙國春是個愛“折騰”的人,還別說這些年也讓他“折騰”出了好光景。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東川鎮塔龍灘村,大部分人的收入來源主要靠外出務工,還有一部分人,扎根在土地,沙國春是其中的一員。

  來到沙國春家,封閉式的院子,地上鋪了一層水泥,門口整齊地摞著幾堆當歸,屋前停放著各種大型的種植機器。進屋后,沙國春端來了茶水,熱情地招呼大家喝茶。女兒在北京上班,小兒子在上學,他和妻子每天在地裡有忙不完的事。

  “我們家地不多,可村裡有不少撂荒地,正好可以利用起來。”十多年前,有了這一想法,沙國春租了幾十畝地試種青稞、燕麥,收成不錯,兩年下來種植面積擴大到上百畝,后來又成立了門源縣玉豐集約化經營專業合作社。

  2011年,種植規模擴大后,縣上農技推廣中心的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的次數多了,沙國春時不時討教一番,種植方面越發有心得。2015年之前,沙國春還跟風種植了一陣瑪咖,卻失敗了,投入了十幾萬元,到現在還有不少瑪咖,堆在庫房裡沒人要呢。

  瑪咖種植的失敗,反而讓沙國春越挫越勇,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甘肅友人口中得知中藥材種植致富的信息,他決定要試試。

  請了甘肅省的技術人員,從甘肅買了苗,沙國春開始了中藥材的種植。“2015年,我種了4公頃的黃芪,掙了11萬元。”第一次試水種植中藥材收成很好,沙國春高興之余,遺憾自己種的面積太少了。

  有了這樣不錯的開頭,沙國春找人和他一起合作,四個人抱團致富。去年四月,貸了貸款,還有83萬元的縣上中藥材種植項目扶持資金,沙國春他們種植了113.33公頃的中藥材,投資了300多萬元,帶動了當地300多人增收。

  “4月底的時候村裡閑在家裡的人,幾乎都在藥材地裡拔草。”說到這事沙國春樂呵起來,五六十歲的奶奶們經常來藥材地裡拔草,起初沙國春很擔心,大家的身體會不會吃得消,但是又勸不住大家,隻能每天到地裡查看,看到大家有說有笑,沙國春這才放心了。

  “今年雨水多黨參長得不太好,姜黃長勢不錯,快跟我一樣高了。”地膜怎麼覆蓋,苗子什麼時候種……種植藥材已經有5年的時間了,沙國春從外行變成了內行。今年他們四個人每人種了33.33公頃,從外面買了苗,沒有再請技術外援,一直由沙國春來操持。

  說起去年藥材地的收入,沙國春笑著指了指窗外說:“喏,錢都用來買機械了。”去年沙國春掙了60多萬元,除了育苗錢,大部分錢用來購置機器了,除了藥材的種植,他還有100公頃的燕麥、青稞種植基地,人工太費力,需要用拖拉機、收割機等機械來完成。

  去年,門源縣選出十家合作社種植同一品種的燕麥,收成時計算畝產量,沙國春的合作社得了第一名。“我們種出的燕麥干淨,品質好產量高,別人家的沒辦法和我們比。”分享起自己種植的秘訣,沙國春話語中透著一股子自豪勁兒。

  好收成得益於藥材種植,每年春種時,頭一年種了藥材的地,第二年沙國春會撒上燕麥種,庄稼人稱“換茬”,有了藥材地的加持,燕麥年年都有好收成。

  對沙國春來說,小康生活是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是越來越先進的種植技術,是田間地頭的歡聲笑語、是一家人美滿的生活……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