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夕陽紅

王菲菲

2020年07月29日09:10  來源:青海日報
 

  社區居民在石油社區寄暢園賞花。

  趙拉杰在查看種植的蔬菜。青海日報記者 王菲菲 攝

  六月底的一天,我們走進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黃河路街道石油社區的寄暢園,大朵的芍藥在綻放,陣陣花香扑鼻而來,駐足觀賞的人們流連忘返,這一幸福和樂的景象當中,歡聲笑語不時傳到我們耳邊。

  據石油社區主任孫艷霞介紹,石油社區是由青海油田格爾木石化基地和格爾木昆侖經濟開發區兩大塊組成,常住人口達一萬人以上,是格爾木市面積最大和人口居住最多的社區。自社區成立以來,始終將打造愛黨愛國社區、民族團結社區、文明創建社區、文化繁榮社區、宣講示范社區、全面小康社區的“六型”綜合性社區作為發展目標。

  已經退休七年的崔海萍在石油社區居住了整整21年,對她而言,退休后的生活並不枯燥單調,反而更加豐富多彩,她每天既要照顧好自己的外孫女,又要積極參加社區舉辦的各項文化活動。

  當談起這些年的生活變化時,崔海萍打開了話匣子:“以前吃飽了穿暖了,我們就說是奔小康了,可現在不同了,物質與精神同時達到小康,才是真的小康,老有所學和老有所樂就是我們老年人的精神小康,現在社區裡為我們創造的學習機會和搭建的表演平台就是在幫我們積累‘精神財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年,豐富基層群眾的公共文化生活,也是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

  “以前我們家就隻有我一個人參加社區的文化活動,而如今我們全家有空都會來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參與度不僅提高了,我們的思想文化素質也跟著豐富了起來。”石油社區居民於雪梅說。

  作為一個“文化凝聚型社區”,石油社區通過建立“一個中心、兩室、三個廣場、四個開放、五個宣傳陣地、八團體”來構筑社區文化精神活動載體,積極建立完善了合唱隊、舞蹈隊、射箭隊、老年乒乓球隊等七支文體隊伍,發展壯大了便民服務、衛生服務等五支志願者隊伍,並先后獲得了“全國先進文化社區”“全國敬老模范社區”等各類榮譽70余項。社區居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極大提高。

  “幸福感和獲得感一直是我們社區工作人員為居民生活服務的目標,我們在文化建設中,不僅是要建設文化設施,增強文化隊伍,而是要通過我們搭建的文化平台,努力讓我們的每一位居民成為‘文化主角’,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石油社區主任孫艷霞自信滿滿地說。

  66歲的趙拉杰既是石油社區格桑射箭隊的隊長,也是志願者隊伍的一員。曾經擔任格爾木昆侖射箭協會第一任會長的他,讓他對射箭這項愛好始終念念不忘,“以前工作的時候,每天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就是有空也隻會待在家裡看看電視,根本沒有精力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趙拉杰感慨道。

  退休后,趙拉杰的身影經常出沒在石油社區的辦公樓中,社區工作人員經過一番了解后,才得知了他心底的“願望”。2013年,格桑射箭隊正式成立,趙拉杰的生活也一下變了個樣兒,生活又一次回到了“兩點一線”的模式,不過是變成了自己的家和射箭場。

  “我們在社區附近發現有一個廢棄的建筑垃圾場,經過社區的協調后,我們把這個長兩百米寬十四米的垃圾場改造成了我們的射箭場,活動室、圍欄、綠化和土地硬化都是社區幫我們重新修建的。”趙拉杰早已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除了日常的訓練比賽外,每天都要來照顧他在這裡種的土豆、大蔥、大蒜和果樹。

  “以箭為媒,廣交朋友”是射箭運動裡的文化內涵,在射箭隊成立的七年裡,趙拉杰的隊伍已經壯大到三十多人,並且參加了上百場比賽,也認識了不少朋友。

  “射箭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增強我們的民族團結意識,提高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像我們平常舉辦的友誼比賽,也都是等著周圍村庄上的朋友們忙完庄稼地裡的活兒后再舉辦的,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小康生活的重要體現。”趙拉杰拉滿了手中的“弓”,那根握在他手中的“箭”正中靶心,笑容爬上了他的臉頰,享受著屬於他的幸福生活。

  目之所及,這個曾經“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的戈壁灘早已沒了往昔淒涼的景象,而是呈現出了生態宜居、老有所樂的小康生活氣象。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