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農牧區孩子的“多彩夢”

魏 爽

2020年07月29日09:09  來源:青海日報
 

  西寧市總寨逸夫小學腰鼓社團。

  祁連縣第二小學舞蹈社團。

  鄉村學校少年宮足球社團。

  烏蘭縣第二中學馬頭琴社團。 青海省文明辦供圖

  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拿起五彩畫筆,繪出一幅幅斑斕的畫卷﹔聚精會神下筆,書寫出一張張工整有力的書法﹔伴著音樂,跳起歡快的舞蹈﹔一雙雙小手揮舞著剪刀,發揮奇趣的想象力,手中的紅紙漸漸呈現出形態各異的精美花樣……行走在青海大地,這是鄉村學校少年宮裡隨處可見的一幕,這裡是孩子們興趣培養的中心、社會實踐的舞台,是他們的“快樂大本營”。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不僅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為了豐富青海各地農牧區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孩子們搭建多彩的夢想橋梁,“十三五”規劃期間,在中央文明辦、財政部、教育部及青海省財政廳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文明辦系統緊緊圍繞推進農牧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改善農牧區中小學生課外活動陣地,豐富農牧區學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牧區青少年綜合素質的重要任務,強化舉措、大力推進,高質量完成了全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管理實施工作,為農牧區未成人放飛夢想插上了七彩雙翼,為培育時代新人搭建了最美舞台,受到了師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贊譽。五年來,青海省共投入資金7384萬元,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236所,覆蓋全省8個市州,受益未成年人近20萬人,全面完成了到2020年全省國定貧困縣鄉鎮全覆蓋及90%以上的鄉鎮都有1所鄉村學校少年宮的目標任務。

  讓每個孩子擁抱美好與陽光

  “我希望可以用繪畫來報答祖國、感恩祖國,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第一完全小學學生戴愷說。2019年7月,都蘭縣舉辦鄉村少年宮現場觀摩交流會。都蘭縣第一完全小學、第二中學、第三完全小學、宗加鎮第一完全小學、巴隆河東小學的5所鄉村少年宮集中展示了異彩紛呈的字畫、書法、手工藝品等。當天的文藝表演既有樂器演奏、民族舞、現代舞,又有課本劇、啦啦操等,精彩的表演,展示了都蘭縣鄉村少年宮孩子們良好的藝術修養和精神面貌。

  少年宮是青少年活動場所,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陣地,曾經只是城裡孩子“專利”的少年宮,如今也成了農牧區孩子的成長樂園。“十三五”規劃期間,隨著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的推進,根據中央文明辦要求,青海省逐步調整資金投入方向,重點向國貧縣的寄宿制學校、民族學校、留守兒童集中學校傾斜,把項目建在迫切需要的地方。在中央投入的帶動下,持續深化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省克服財政比較困難,民生領域支出缺口較大的情況,從2017年起安排專項資金啟動自建項目,加快了青海全省鄉村學校少年宮擴面工作,全面完成了中央確定的到2020年全省國定貧困縣鄉鎮全覆蓋及90%以上的鄉鎮都有1所鄉村學校少年宮的目標任務。

  鄉村學校少年宮,為孩子的夢想插上了翅膀。目前,青海全省各項目學校立足本校,因地制宜地開設了涵蓋德育、文藝、體育、科普、手工等多個門類的活動課程,各學校少年宮活動興趣小組都在20個以上,並且學生參與率普遍在85%以上。同時,青海省文明辦還指導各地充分挖掘當地健康向上、適合未成年人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開設了藏族唐卡、玉雕、土族盤繡、藏族鍋庄舞、撒拉族歌舞、土族安昭舞、回族宴席曲等未成年人便於參與、樂於參與的特色活動項目,不但豐富了少年宮活動內容,促進了未成年人全面發展,還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和傳承了當地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這些活動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農牧區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起到了以讀養德、以樂促智、以技促能的作用。

  讓少年宮煥發更大活力

  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城東小學少年宮每周五下午開放,操場上,籃球操、乒乓球、民族舞等活動各展風採﹔活動室內,有的正認真寫字、繪畫、下象棋、拼魔方,有的正唱秦腔、跳拉丁、拉二胡、吹葫蘆絲,熱鬧非凡。校長董維泰說:“學校建了少年宮,進一步縮小了與城市小學的差距。鄉村學校少年宮不僅給孩子們一個活動的場地,更成為在農村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平台,無論是思想道德教育還是興趣愛好培養,都可能讓孩子們受益一生。”

  既要建得好,更要管得好。為有效保障鄉村學校少年宮日常運轉和活動有序開展,青海省制定了《青海省“十三五”時期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規劃實施方案》《青海省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實施辦法》等制度文件,編制了全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庫。各市州、區縣從選定學校到配備設施,從抓好項目建設到項目運行管理,從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到開展活動,實現了安排部署到位、督促檢查到位。各項目學校立足學校實際,制定了《鄉村少年宮主任工作職責》《鄉村少年宮特色班教學常規管理》《外聘教師暫行規定制度》等鄉村學校少年宮規范運行制度,明確了活動的組織實施流程,規范了活動程序、內容和標准,確保了項目規范化運行。

  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實施以來,項目的知名度日益提高,項目的社會效益日益凸顯,特別是在青海省條件艱苦的基層農牧區鄉鎮,少年宮以鮮明的政治導向、明確的服務理念、接地氣的日常活動、成熟的運轉模式,發揮出了顯著的“虹吸”效應和“杠杆”作用。圍繞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吸引整合了教育、文化、體育、團委、婦聯、關工委等部門的各種資源,同時,也撬動了項目學校既有資源,實現了一個項目盤活一個學校、甚至一個區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陣地資源的目標。

  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粗粗的麻花辮,清澈明亮的黑眼睛,一張愛笑的臉上透著紅扑扑的高原紅,今年11歲的更鬆文毛是雜多縣第一民族完全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自從參加了少年宮的藏文書法班,更鬆文毛變得自信開朗起來,也勇於跟同學老師一起溝通交流了。該校充分發揮學校現有專業教師的作用,輔導老師每周利用課內與課余時間對孩子們進行專業特長輔導訓練,重點開展了繪畫、書法、足球、籃球、格薩爾藏戲等,使農牧區的孩子們與城市的孩子一樣課余時間學得一技之長。

  西寧市城中區華羅庚實驗學校西寧分校,生源多半來自周邊農村家庭和進城務工人員家庭,如何為留守兒童提供關懷,更多地惠及留守兒童,成為了該校少年宮的主要建設方向。除了通過體藝類項目豐富少年兒童的校內外生活,學校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實踐基地,通過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社會實踐鍛煉,對青少年進行勞動技能培訓,培養自立、自強的品格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提高交往、合作和服務的社會能力,為農村未成年人開展實踐活動、提高綜合素質創造了有利條件。

  鄉村學校少年宮能不能收到成效,關鍵看是否真正把活動組織開展好。鄉村學校少年宮已成為青海省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重要載體。按照“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建設目標,各項目學校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打造少年宮特色品牌。將本土文化、鄉土文化、民間文化、地方戲劇、民間絕活、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轉化為鄉村學校少年宮的課堂和教育資源,豐富教學資源,廣泛開展適合未成年人“口味”的活動項目,讓農牧區未成年人玩有去處、學有所獲,並在集體活動中培養興趣特長,享受充實快樂的課余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春風化雨潤幼苗,隻待大樹參天時。鄉村學校少年宮,讓同一片藍天下的農村牧區孩子擁有了與城市孩子一樣的精彩童年,在成長的道路上添加了一道鮮艷的底色,真正托起了農牧區孩子的“多彩夢”。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