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條周邊外交新路(國際論壇)

蘇長和

2020年07月29日10: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周邊外交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佔據特殊地位,維護好、鞏固好、發展好同周邊國家的關系,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周邊國家共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2013年10月召開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針對周邊外交工作舉行的高規格會議,擘畫了未來5到10年周邊外交工作的戰略目標、基本方針、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訪問周邊國家,充分顯示周邊外交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歷史上,不少大國的興起,都面臨如何處理同周邊國家的關系問題。其中,有的將周邊國家視為“后花園”,有的將周邊國家作為勢力范圍和戰略緩沖地,更有的將周邊國家作為經濟殖民地。實踐証明,這些都沒有形成與周邊國家的良好關系模式,產生了不少教訓。中國的周邊外交不會也不能走這樣的老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所以,中國周邊外交不搞依附、不搞干涉、不搞勢力范圍、不搞你輸我贏、不搞分而治之,而是走出了一條大國與周邊國家和平共處、和諧共生、共同發展的新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一是政治引領的特點更明顯,通過形成常態化的、正式和非正式的、雙邊和多邊的會晤機制,保証了中國與周邊國家領導人之間的常來常往和定期互動。二是規劃先導的作用更突出。中國同越來越多周邊國家制定了5年或10年的雙邊關系發展規劃,努力通過發展規劃對接的方式確保合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三是交流合作的層次更豐富、領域更廣泛,涵蓋政黨交流、政府部門行政合作、執法安全合作、地方間合作、工商論壇、治國理政交流、人文交流等方方面面。四是互聯互通的水平逐步提高,特別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各方加大互聯互通力度,大大增加了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人、財、物、智的流動性,釋放出亞洲在國際關系中的活力。五是外交實踐的創新更多樣。這些年來,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中,外交規劃、互聯互通、地方合作、安全合作等,都始於周邊,由點及面。

  當然,中國的周邊地區存在政治生態多變、發展階段有別、社會生態各異、風俗人文不同、域外國家介入較深等特點,這就決定了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干擾因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鄰裡之間難免磕磕碰碰,但雙方要堅持從兩國關系大局出發,通過和平友好協商,妥善管控和處理分歧,防止兩國關系偏離正確航道,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顯然,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是主流,可以通過建立必要的分歧解決機制,保証雙邊和多邊關系不偏離共同發展的航道。

  中國與周邊國家山水相連、命運與共。在西方國際關系和外交實踐中,大國與周邊國家建成和諧共生關系的模式不多,亞洲和東方國家在這方面有條件也應該避免走西方外交的老路,相信通過各方協力合作,能夠走出一條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周邊外交新路。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