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戶一長 “智”理家園

孫海玲

2020年07月13日09:02  來源:青海日報
 

十戶長組織生態管護員開展環境治理。

   十戶長成為了“組織的好幫手,群眾的貼心人”。青海日報記者 黃靈燕 攝

  “我們放牧轉場的時候容易留下很多生活垃圾,走的時候一定要把垃圾全部帶走。”

  “呀呀呀,我們一定會做到,你就放心吧!”

  “草原是我們的家,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我們是草原的兒女,一定要保護好這裡的山和水……”

  華才細心叮囑著,索巴一家認真聽著。

  這是前幾日華才在牧戶索巴家宣講全域無垃圾行動政策時的一幕,而類似這樣的場景自從華才當上十戶長之后,便成了他日常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啥是十戶長?”

  “簡單來說就是以十戶為基本單位,選出一名在群眾中有威信、有能力的人擔任戶長,負責把這十戶群眾的困難、需求傳遞上來,同時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傳達到群眾中間。”久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佔良解釋:“牧區群眾居住分散,服務半徑大,很多時候,鄉鎮干部顧不上,實施了十戶長制度后,真正打通了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裡。”

  華才是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智青鬆多鎮沙科村的一名十戶長,他的主要職責是協助村“兩委”班子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工作,當好“組織的好幫手,群眾的解難人”。

  十戶長是政策的宣講員,也是群眾的解難人。

  六月的高原,天藍地綠河水清,夕陽下,一望無際的草原一直朝著天際線的方向鋪展,華才騎著摩托車,行駛在那條從鎮上通往家的山路上。

  “這是幾戶牧民新生兒的出生証,剛辦下來,我得趕在天黑前送過去。”今年50歲的華才身形高大,臉龐黝黑,干起活來精氣神十足,額頭上沁著汗珠,也顧不上擦拭。

  2017年,華才被選為十戶長,他所管轄的這十戶服務半徑在3公裡左右,都是以前的左鄰右舍。“我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十戶的基本情況,家裡是否有老人、是不是貧困戶、收入有多少、草場有多少,這些是我要做的必修課。同時,上報十戶的近期困難、需求,傳達上面的政策要求。”

  達東、周百、加保……打開華才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用藏文記錄了很多事情,這些經常出現的名字是他管轄的“十戶”。

  這個十戶長不是所有人都能當上的,在確定人選上,採取召開村民大會民主推選,征求村“兩委”干部意見,鄉鎮黨委根據推薦人選年齡、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綜合考察,切實做到自下而上、上下結合、逐級推選、好中選優。

  在選人的時候更側重於生態管護員,因為生態管護員每年有21600元報酬,十戶長工作干得好與壞可與績效考核挂鉤,這樣的薪酬制度,讓十戶長們的積極性更高了。

  “后天就是環境日,每年這時候我們都會組織一些活動,帶領群眾到黃河邊上撿拾垃圾或是在公路沿線打掃衛生,今年也不例外。”6月3日這天,華才打算把幾戶叫到一起,宣講“六·五”世界環境日的相關要求和活動安排。

  “草場綠了,河水清了,鼠害也少了。”平日裡,他最關注的就是身邊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不記得有多少次走到牧戶家裡講環保政策,但他卻清楚地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變化。

  早在2012年,華才就當上了生態管護員,現在,又成了十戶長,“任務多了,肩上的責任重了,會不會忙不過來?”華才笑著說:“一點都不累,國家還給我們發工資呢。生態管護員的工作和十戶長的工作很多都可以放到一起干,帶著群眾參與其中,效率更高,自己干勁更足。”

  久治縣地處青甘川三省交界,地理位置特殊,牧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全縣22個行政村與所在鄉鎮機關駐地平均距離40公裡左右,距離最遠的哇爾依鄉達尕村距鄉政府65公裡,且均為簡易沙石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群眾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鑒於這樣的特殊環境,久治縣根據全縣22個行政村居住的自然狀況,按照就近連片、方便工作的原則,按一定居住戶數量劃分為若干戶區,並在每一戶區中推選一戶家庭的一名主要家庭成員作為“戶長”,協助村“兩委”班子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工作,目前全縣有500多名十戶長。

  有了十戶長,增收、脫貧、增綠、辦事、宣講都不誤。

  有時候鄉鎮干部去村裡需要大半天時間,很多事情沒辦法一一了解,有時候工作太多,無暇顧及老百姓一些需求,有了十戶長以后,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牧區群眾居住分散,政策知曉率低,很多事情不會辦,有了十戶長后,他們就可以幫忙代管很多事情,減輕了鄉鎮一級工作難度,同時也打通了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裡。”智青鬆多鎮黨委書記代樂華旦說。

  “每個月的1日、15日、30日是我們鎮上固定不變的環境衛生整治日,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還會臨時做調整。比如這次的環境日,如果沒有十戶長,一時半會連人都召集不起來。”代樂華旦說:“我們全鎮有4個村,104個十戶長,每個村上有一個工作群,十戶也有自己的工作群,有工作安排都會通過這個微信群通知,十戶長會隨叫隨到。”

  十戶長是村民貼心的“大管家”。

  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說,面對信息量大,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的現狀,久治縣充分調動廣大十戶長的積極性,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宣傳發動工作做到最基層,把監督管理滲透到每一個細胞,把群防群控落實到千家萬戶。

  “家裡人的體溫怎麼樣,有沒有異常?有沒有外來人口?”自疫情暴發以來,這幾乎是久治縣各村十戶長的“口頭禪”,他們每天會通過走訪、電話或微信向牧民詢問情況,實時掌握自己管轄范圍內所有牧民身體狀況,並做到及時發現預警上報和協調處置,嚴格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確保疫情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將疫情防控做到每戶每個人。

  索乎日麻鄉索乎日麻村的尼瑪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他成了一名生態管護員,同年,他主動申請,加入到了十戶長的行列中,與全縣500多名十戶長一起履行為民服務的職責。

  建立微信群,通過每日一報,家人體溫、有無感冒、發熱症狀、有無外來人員信息都會匯總到十戶長手裡。同時,給每家發放一個出行卡,減少人員出行和流動,這樣的管控方式降低了外出風險。

  對於無勞動能力的家庭,十戶長還承擔起了“外賣員”的責任。華科和才東兩家都是老人,疫情期間出行不便,尼瑪每過兩天都要買上必需品去家裡看望他們,“日常生活用品缺不缺?糧食蔬菜夠不夠?還需要啥東西?……”臨走前,尼瑪還會把群眾所需記下來。

  撿拾垃圾、草原防火、巡山護林、政策宣講、代辦實事、排憂解難……自推行十戶長機制以來,很多工作延伸到了最基層,全縣十戶長積極發揮作用,主動充當政策宣講員、矛盾調解員、環境治理員、治安聯防員、扶貧聯絡員,使新牧區建設各項工作得到有效推進。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