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浪花”裡的“夢想家”

王菲菲

2020年07月09日09:13  來源:青海日報
 

  “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在一塊四四方方的農田上種植我家鄉的東西。”一塊農田、一株枸杞苗,家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的張君亮在農田裡澆灌著他的“夢想”。

  不輕言敗,是張君亮的口頭禪,萬事都想要做到最好。在接觸枸杞種植業之前,他先后在多個行業中摸爬滾打,隻為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和鍛煉自己的頭腦。

  2009年,張君亮在格爾木市園藝場承包了6公頃的農田種植枸杞。在四年的枸杞成長期間,張君亮全靠在外打工賺來的收入去“養地”。

  與常人不同的是,張君亮對自己的種植要求極為嚴格,悉心培育的他仿若一位田野間的“嚴父”,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心地去對待這些枸杞苗木。為了科學種植枸杞,張君亮開始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前往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研究所密集學習關於枸杞種植的知識,前后花了整整6年的時間才學到了一套科學種植技術,並與其達成了長期合作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張君亮也取得了專業技術員資格証書和多項榮譽証書。

  2015年,對張君亮來說是充滿收獲的一年。他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枸杞種植業中,一頭扎進了枸杞地裡,過起了在田野裡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用他的話來說,感覺這枸杞地就成了他的家,而這枸杞也變成了他最親近的“好友”。同年,張君亮正式成立了格爾木紫青花枸杞種植有限公司,枸杞地也擴大到8公頃,年收入達150萬元左右。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張君亮緊抓市場新機遇,翻開了創業發展的新篇章,他種植的“零農殘”枸杞原果通過了多項檢測標准,大部分枸杞借助國內企業平台銷售到了國外。“現在國內外的枸杞市場品牌太多,想要真正地走出去需要時間的考驗,而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要保持住枸杞最佳的品質,用好品質建立口碑品牌效應。”站在去年剛採購的枸杞烘干設備前,張君亮眼神裡充滿了堅定。

  收獲了“甘甜”的張君亮心裡明白,這僅僅只是個開始。出身農民的他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情結。在了解到周圍認識的朋友多數都來自郭勒木德鎮富源村,張君亮決定從這裡開始幫助家庭比較困難的人群。

  2015年,他先是向富源村的貧困戶發放了50多噸的煤炭,以保証他們能安穩過冬﹔2016年,他向富源村補助種苗、肥料等款項達26萬元﹔2017年,他向富源村提供1300公斤藜麥良種﹔2018年,向富源村村民發放糧油1500公斤,前后補助大學生、殘疾人士4萬余元,每年優先為富源村提供近百個採摘崗位……

  在考慮到物質幫扶並不能解決長期的發展問題,在2016年,張君亮成立了格爾木枸杞技術服務中心,六個專業技術人員專門手把手,根據不同地方的需求,免費為來自各地的人提供不同品種的枸杞種植技術指導服務,每年來此學習的人次都有1000多人。張君亮認為,實踐出真知,隻有技術能夠帶動更多人依靠自己的雙手努力致富,援青學習的人經常來這裡參觀交流,這樣也可以帶動自己的枸杞品牌發展。

  相比於傳統人工枸杞種植,張君亮學習到的科學枸杞種植水肥一體化管理,既能避免利用化學物質的催熟,又能保持住枸杞原果的原汁原味。除了銷售原果外,張君亮在這四年間還出售繁育好的枸杞苗木,平均每年達200萬株以上。如今,張君亮的枸杞地擴增到29公頃,純利潤收入也高於100萬元以上。

  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為了能夠進一步打響品牌效益,去年,張君亮第一批加入到格爾木市青創空間,有了這個學習交流的平台,他更是甩開了膀子,拋棄了先前種種的顧慮,計劃形成一條種植到加工的完整生產鏈,繼續通過電商渠道擴大自己的經營范圍,讓格爾木的枸杞能越走越遠。

  “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和我一樣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我就感到特別地開心。”懷抱著發家致富能帶動更多人的願望,張君亮再一次在田野間踏著“枸杞浪花”向遠處“起飛”。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