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德:決勝脫貧 小康可期

陳晨

2020年07月07日09:43  來源:青海日報
 

  6月,走進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鄉村,一條條干淨整潔的水泥路蜿蜒穿行,一幢幢嶄新的院落錯落有致,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蓋了新房,有了產業,得了保障,曾經的貧困村、貧困戶紛紛摘下貧困帽,奔向充滿希望的小康路。

  2015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貴德縣堅持精准方略,緊盯“十八項”指標,全力實施“1+9+10”專項行動,持續加強資金投入,扎實落地攻堅舉措,先后完成了51個貧困村退出,穩定脫貧3474戶11818人的艱巨任務,於2020年4月21日退出貧困縣序列,如期奪取脫貧攻堅戰勝利。

  “產業+就業”打出脫貧組合拳

  胡麻是貴德縣傳統經濟作物。近年來,青海亙珠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胡麻產業,在實現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充分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使胡麻種植、加工產業成為當地重要的扶貧產業。

  2016年,公司總經理洛藏索巴看准小胡麻資源優勢和其獨特的市場競爭力,與河東鄉哇裡村、邊都村、阿什貢村、查達村等4個貧困村的農戶簽訂7.5萬公斤的胡麻種植合同,並以高於市場價0.2元的價格收購。

  這一舉措不僅有效解決了企業原料供應,同時也實實在在為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開辟了一條新路子,帶來了新機遇。

  2016年至今,短短幾年,公司同河東鄉9個村的52戶12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建檔立卡戶借款合作分紅協議”,通過產業到戶資金參與的形式,每年貧困戶可以得到8萬元分紅。

  可以說,這種企業+農戶+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方式,對那些有勞動能力、有發展願望,但沒有經營能力的貧困人口來講,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路徑和渠道。

  近年來,貴德縣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方式,將扶貧資金投入形成的收益,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戶,因地因人制宜,分類實施扶貧項目,讓貧困人口逐步實現穩定脫貧、穩定增收。

  截至目前,貴德縣總投資6243.9萬元的到戶產業扶貧項目,已惠及貧困人口9756人。其中的重頭戲,就是投資2789.5萬元,對有勞動能力和生產發展願望的貧困人口重點扶持發展特色種養殖業。

  同時,加快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擴大生產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讓貧困戶更多地分享到農牧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的更高效益。

  2019年,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展,洛藏索巴在河東鄉哇裡村流轉土地70公頃,成立胡麻種植基地。“村民不僅每畝增加土地流轉費400元,而且公司雇佣當地村民和貧困農牧戶從事種植、澆水、除草、施肥、收割等,有效幫助當地村民增收。”洛藏索巴說。

  在洛藏索巴的辦公室,有一個專門記錄種植基地出勤人員的考核表,他介紹說,多旦、索南扎西、卡加毛都是村裡的貧困戶,也是公司聘用的務工人員。從今年2月14日開工以來,短短4個月時間,僅務工收入這一項最多能增收1.2萬元。

  脫貧攻堅以來,貴德縣把產業扶貧、就業扶貧作為搬遷群眾脫貧增收的“主渠道”,以生態管護保障一批、就地務工穩定一批、勞務輸出解決一批為載體,建立創業就業幫扶機制。

  同時,進一步加大對生態公益管護的資金投入力度,優先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生態管護員1825名。其中,草管員年人均增收2.16萬元,林管員年人均增收1.18萬元,實現了穩定增收。

  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縣上還建立完善“訂單式”“定向式”就業培訓模式,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開展靈活多樣的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引導群眾就地就近就業。並積極落實信貸、服務等優惠政策,拓展省內外勞務輸出渠道。

  如今,全縣累計培育勞務經紀人140名,開發公益性崗位309個,職業技能培訓6365人次(建檔立卡貧困戶981人),培訓致富帶頭人60人次,扶持自主創業20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5人)。累計輸出農牧區富余勞動力6.45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625人次,2019年同比上年人均實現增收1400元,同比增長17%。

  “兩不愁三保障”助力脫貧煥新顏

  哇裡村地處貴德縣河東鄉東南10公裡處,屬於典型的“腦山”地區。長期以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處在守著黃河沒水吃的困境中。

  2018年,村裡終於通上了自來水。“通水那天,別提大伙兒多高興了,村民們慶祝了好幾天呢!”提起通水時的場景,河東鄉干部李海霞至今還記憶猶新。

  脫貧攻堅以來,貴德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投資4.9億元解決了1.77萬戶6.8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縣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均達到100%,保障了2.1萬人21066公頃耕地防洪安全,改善了27800公頃耕地的灌溉條件﹔

  投資5.1億元建設公路、橋梁,道路通達率、通暢率均達100%,同時,以環線或直通行車方式,將縣城與鄉鎮和村委會連接貫通,實現了全縣122個建制行政村“通路、通車”的“兩通”目標﹔

  投資近1億元實施電網改造升級,貧困村供電可靠率達98%,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9%﹔

  投資1.55億元實施寬帶網絡建設工程,全縣4G網絡覆蓋率達98%﹔

  提檔升級5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醫療衛生室,並配備1名村醫開展就診服務,同時,嚴格執行國家健康精准扶貧政策,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

  義務教育階段無因貧輟學,全縣7周歲學齡兒童入學率始終保持100%﹔

  實現了貧困村道路硬化、安全飲水、生產生活用電、通訊信號、醫療衛生保障、教育資源全覆蓋,發展短板全面補齊。

  如今,貴德縣摘帽退出“六項指標”已全面達標,順利實現全縣絕對貧困全面“清零”目標。

  2019年貴德縣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527元﹔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貧困村退出率達到100%﹔貧困發生率降為0。

  “內生動力”讓脫貧更加有干勁

  脫貧攻堅,核心在“人”。每個脫貧故事的背后,除了黨和政府的幫扶政策送來春風,除了扶貧干部不遺余力的幫扶,更離不開貧困者們自身的努力奮斗。

  才巷多杰是村裡有名的木匠,憑著自己的好手藝,他把自家新建的房子裝修得傳統又大氣,房間裡還安裝了暖氣,誰進來都會禁不住地夸贊“這房子真漂亮”!

  “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根本住不上這樣漂亮的新房,過不上今天這樣的好日子。”才巷多杰告訴記者,7年前母親因腦溢血住院,一萬元的醫藥費不僅掏空了家裡僅有的一點存款,還欠下了五千多元的外債。當時,兩個女兒都在讀書,雖然自己有手藝,卻也隻能住在破舊的老房子裡,生活舉步維艱。

  “2017年,通過農村危房改造項目政府補貼4萬元,自籌3萬元,建起了新房。住上了好房子,我又貸款買了30多隻羊發展養殖業。現在,我們都有醫保,吃藥也能報銷,后顧之憂少了,日子越過越有滋味。”才巷多杰感慨道。

  依靠530貸款、互助資金、產業到戶資金,才巷多杰家的羊已從當初的30多隻發展到了如今的300多隻,一年收入也達到了4萬元。才巷多杰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他們家還被縣上和鄉上分別評為了黨員示范戶和五星級文明戶。

  貴德縣始終堅持大力宣傳貧困群眾通過政策、項目、資金扶持脫貧致富的典型案例,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幫助困難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引導鼓勵他們自力更生、勤勞奮斗走上脫貧致富路。

  蒙蒙細雨中,才巷多杰一家忙忙碌碌地剪著羊毛,周邊的鄰居聞訊也紛紛過來幫忙,大家嘮著家常,收獲著喜悅,興致盎然。

  看著這樣的場景,感受著淳朴的民風,體會著脫貧攻堅給當地農牧民生活帶來的每一個細微變化,每個人心中都不由地涌起陣陣溫暖,並對退出貧困序列的貴德縣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責編:陳明菊、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