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力池村“櫻桃紅”

陳俊

2020年07月07日09:31  來源:青海日報
 

張成有和他的“致富果”。
青海日報記者 陳俊 通訊員 白林娟 攝

  6月19日,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巴州鎮洒力池村,脫貧戶張成有戴著草帽,正在自家地裡巡回照料櫻桃。泛紅嫩翠、晶瑩透亮的紅果壓彎了枝頭,也“笑彎”了張成有臉上的眉梢。

  艷陽生姿,行走在櫻桃樹下,累累紅果閃耀著誘人的光芒,透過濃綠的枝椏,沁出香甜。甜香味隨著斑駁的葉影彌進鼻腔,紅果隱現於滿枝綠影,櫻桃伸手可摘。看到記者來訪,他理了理頭上的草帽,笑著迎了過來。

  張成有隨手摘下一枝櫻桃,遞給我們,櫻桃嘗到嘴裡清甜可口。“你們看,我家的櫻桃個大、味甜、顏色也水靈,剛才就有旅行公司打電話過來聯系想來採摘。憑我家櫻桃的品相,一斤30元的價格,也是物有所值,顧客准保滿意。”張成有像夸贊自己孩子一般滔滔不絕地說起自家櫻桃的好。

  為擴寬銷路,去年張成有就嘗試在手機上直播賣櫻桃。“如今,我的直播間已經有700個粉絲了,400個粉絲都是我去年賣櫻桃時漲的。今年櫻桃才熟,這兩棵樹就已經被預定了。”他樂呵呵地說。

  除了本地的顧客,寧夏、甘肅等外地的游客也慕名前來採摘,別人家的櫻桃一公斤20元,而張成有家的櫻桃一公斤60元,早早就被買家預定了。

  這一切離不開張成有的精心蒔弄和耐心等待。他相信,隻要精心管護,櫻桃質量好了,顧客自然就多了,效益也就增加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櫻桃初次收獲,他就賣出了1萬元。

  其實,巴州鎮有不少農戶種植櫻桃,但真正見到效益的卻沒幾個。那大膽嘗試產業發展的張成有怎麼就成了村裡的貧困兜底戶呢?

  張成有用粗糙的手捻滅半截煙頭裝進襯衫的口袋,開始向記者講述家中的變故。2011年,家裡蓋了新房。然而,新房建起來半年不到,12歲的女兒就被確診為白血病。他用自己僅有的4萬元錢開始給女兒化療,女兒的病情逐漸好轉。2014年,不幸再一次降臨這個家庭,張成有被確診為白血病,一筆筆的醫療費掏空了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

  精准扶貧實施后,村裡根據張成有家的特殊實際,把張成有一家評定為低保兜底戶,這樣一來,每次治療完,隻需自付1000多元,這大大減輕了治療負擔。

  可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擔卻依然壓在妻子一個人的肩上。張成有看著妻子粗糙的雙手,心疼難言,但是自己的身體狀況卻不能外出務工,幫妻子分擔。哥哥看出了張成有的思慮,便鼓動張成有:“你把家裡那0.1公頃的櫻桃林撿起來,致富就會有希望。”

  “櫻桃?”張成有想起院子裡的那三棵不結果的櫻桃樹,覺得哥哥這主意能成麼?

  “我們單位現在就在貴德種了一片櫻桃樹,經濟效益非常好。再說了,要想櫻桃長得好,你得花力氣。”哥哥憑著自己在農牧上工作的經驗,教了張成有不少櫻桃種植技術。

  其實,洒力池村的這片櫻桃林已經有八九年了,許多村民都因為收益時間長而放棄了養護櫻桃樹,櫻桃樹都長到10米高。而張成有家的櫻桃樹被修剪得隻有4米左右。

  2017年,張成有拿起剪刀,修剪起櫻桃樹,本想第二年就能有收入,誰知一場大雪把櫻桃的花苞都打掉了,又是一年無收。直到2019年,才有了收入,短短一個月,就賺了個缽滿盆盈。

  “村裡這片林子,就我們家效益最好。你看隔壁地裡在櫻桃樹下種包谷,這樣通風不好,雖然多了一份包谷的收入,但是這影響櫻桃的產量,賺的錢倒少了。”

  “4米的高度比較適合採摘,櫻桃樹的高度需要先壓一壓,樹形要打開,確保通風和通光。到了春秋季節,需要修剪打芽子,冬天要上糞埋肥。”張成有講起櫻桃種植的技術頭頭是道。

  如今,張成有地裡的70多棵櫻桃樹已經挂果,另外還流轉了0.066公頃的土地,引進了耐寒抗凍的新品種,通過擴大種植規模,有更大的收益。

  “其實,我們村子這片櫻桃林面積大著呢,靠我一個人管護,肯定管理不過來的,要把產業搞起來,要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帶動大家一塊兒增收致富。”張成有說,“如今,黨和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從巴州鎮黨委政府到村裡,再到他的幫扶責任人,他得到了太多人的幫助,如果身體允許,他要再流轉一些土地,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的人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奔小康。”

(責編:陳明菊、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