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久”治,碧水長流

2020年06月29日09:13  來源:青海日報
 

↑如今,沿岸的非法採砂廠已不復存在,河道兩側一排排茁壯成長的綠苗,成為這裡新的風景線。

嚴酷的工作環境也阻擋不了河湖長的工作熱情。

三江源裸鯉數量日益增多。

“扎根”草原湖畔,全力做好河湖管護。

  地處果洛藏族自治州東南部,青、川、甘三省交界處的久治縣,是萬裡黃河穿境而過的縣域之一,境內河湖眾多,是青藏高原重要水源地和綠色安全屏障。近年來,久治縣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構建“十九河三湖一冰川一水庫一水源地”縣鄉兩級河湖長管理體系,建成上下游共治、岸上岸下同治、部門協調聯治、全民參與群治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進一步維護了河道健康環境和水質安全,逐步實現了水清、河暢、湖美、岸綠的良好生態風貌。 本報記者 黃靈燕 攝

  六月的果洛,初綻美麗容顏。

  湖水清澈透明,裸鯉翔於淺底,雪山倒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這裡是位於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的年保玉則,被稱為“天神后花園”。

  清晨,草原上飄落了一場小雨,久治縣索乎日麻鄉索日村的昂旦身披一件大衣,“闖入”了這片寧靜的地帶。

  巡林、護河、清理河道垃圾……不一會,瘦削的昂旦被淋了個濕透。“下雨了也不影響我們去巡河、撿垃圾,因為我是生態管護員,保護好這裡的草原、湖泊是我的責任。”

  時間追溯到2018年以前,28歲的昂旦還是個旅游經營者,靠著年保玉則景區,一家人過著不錯的生活。“進入景區需要馬運輸游客,那時候我們幾戶村民一起開著一家馬匹租賃店,旅游旺季每個月有上萬元的收入。”昂旦回憶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索日村是距離年保玉則最近的一個村,幾年前,昂旦和村民靠著景區吃著“旅游飯”。由於游客激增,也因此破壞了草原,加劇了草場退化,2018年4月,年保玉則停止開放。

  隨著景區關閉,昂旦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經營者變身為生態管護者。生態管護員,這一身份來之不易,一年有2萬余元的收入,選人時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傾斜,也考慮人員素質。

  以前在索取,現在在保護。

  關停景區,拆掉木棧道,設立生態管護員,昂旦成了1300多名生態保護員中的一員。全縣動員全民全社會力量參與環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他們的職責是每天在自己管轄的保護區域巡林、護河,清理河道垃圾,禁止非法採挖。用昂旦的話說,“雖然景區關閉了,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老百姓也知道,隻有生態贏了,經濟才能贏。比起犧牲的經濟利益,老百姓更看重這片草原的長遠利益。”索乎日麻鄉人武部部長更桑說,許多生態保護員不為報酬,自願巡山巡湖,每天,他們都會在年保玉則管轄區域巡邏,在草地、林間仔細檢查,及時清理垃圾。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兩年來,嚴格的保護讓這裡恢復了寧靜,也逐漸恢復了以往的美麗。而年保玉則的“水清岸綠”只是全縣水質量不斷提升的一個縮影。

  問“河”哪得清如許?為有“河長”治水來。

  地處果洛州境東南部,青、川、甘三省交界處的久治縣,是萬裡黃河穿境而過的縣域之一,境內河湖眾多,很多都是黃河支流,這些江河湖泊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也事關人民群眾福祉。

  沙科河是久治縣智青鬆多鎮境內比較大的一條黃河支流,從縣內的達倉水庫到扎麻貢麻地區,有27公裡的水域屬於沙科村的管護范圍。

  初夏季節,沙科河岸上的格桑花搖曳生姿,河水碧波蕩漾,緩緩東流,水鳥時不時掠過,或是在水面上激起一片溫柔的漣漪,或是在藍天上畫下一道美麗的弧線。

  “如今河道兩旁水清岸綠,少了非法採砂的行為,河水清澈了,草場更茂盛了,與珍稀野生動物的‘邂逅’已是尋常。”智青鬆多鎮黨委書記代樂華旦說:“水的后面是人的努力,河湖清澈離不開河湖長制度的推行和落實。”

  眼前的沙科河是距離沙科村最近的一條河,沙科村的黨支部書記和副書記是村級河湖長,負責管護著這條河以及周邊溝溝壑壑中的大小湖泊。

  2018年4月5日,是村黨支部副書記仁增記憶深刻的一天,因為這天,他當上了河湖長。

  仁增對這片草原有著深厚的感情,沙科河更是陪伴他長大的一條河,他說這條河就像是形影不離的玩伴,他對這條河有著別樣的情懷。

  在他的記憶裡,這條河經歷過三次大的轉變。小時候,河水清澈,水草豐美﹔十多年前,由於過度放牧,導致草畜不平衡,加之亂搭亂建、亂採砂石現象嚴重,河道兩邊垃圾漸多,河變得不再清澈﹔這兩年,全員參與治理,河道干淨了,河水清澈了,牧草長得更好了,小時候的沙科河又回來了。

  “希望沙科河能重現小時候的清澈和干淨。”十多年前,仁增的心裡有著這樣一個夢想。

  2018年,全縣開始推行河湖長工作制度,更巧的是仁增成了一名河湖長。

  據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長魏鵬介紹:“全縣構建了‘十九河三湖一冰川一水庫一水源地’縣鄉兩級河湖長管理體系,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總河湖長,6名副縣級領導干部擔任縣級責任河湖長,共設鄉鎮河湖長12名、村級河湖長22名、村級巡河員396名、企業河長1名,分級分段落實河湖長河湖管護任務和職責。”

  “自從當上河湖長的那一刻,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負起這個責任,努力守護好家鄉的母親河。”走在沙科河岸邊,望著碧波蕩漾的河水,仁增的眼裡滿是歡喜。

  騎著摩托車,巡護河流湖泊,在河道兩岸撿拾垃圾,成了仁增日常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冬天,高原上的風吹得臉上生疼,夏天,烈日灼傷了皮膚,巡護27公裡的河有時候需要整整一天,吃不上一口飯,喝不了一口水,但即使是這樣嚴酷的工作環境也沒有讓仁增改變過初心。

  “有沒有亂搭亂建的、有沒有非法採砂的、河道邊有沒有垃圾……”每次巡河時,這些都是仁增重點關注的內容。基本上一周一次的巡河工作,讓仁增對這片河流更為熟悉,哪裡的垃圾比較多,哪裡的河流更湍急,哪裡的草長得更好,他都一清二楚。

  兩年來,仁增細心呵護著這裡的一草一木一滴水,他對這裡的每一滴水,每一個人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有一次,他在沙科河巡河時,看到一個孩子掉落河中,當時他正在河邊撿垃圾,看到河中呼喊的孩子時,來不及多想便躍身跳入河中,救起了孩子。

  “孩子才十歲,家就在河邊,玩耍時失足掉進河中。”說起河邊的往事,仁增滿是激動:“當時正是十月國慶節期間,河水冰冷透涼,河水到了我的腰部以上,對於一個十歲的孩子來說無異於‘猛獸’,我心裡隻想著救孩子。事后,孩子的父母還專程來敬獻哈達,道謝。”

  巡河、管河、護河、治河,東奔西走、風雨無阻,仁增把河湖長的責任掰開、揉碎融入心和行,不僅恢復了河道兩岸的生機,還讓河清岸綠的夢想逐漸變成現實。

  碧水清長流,河湖必長治。沙科河的水景之變是河湖長履職盡責的生動注腳。

  如果說山是大地的脊梁,那麼河流就是大地的血脈。讓黨政負責人擔任“河湖長”,等於給河湖找到了“主人”。

  魏鵬說,近年來,久治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全力推動全縣河湖長制工作從“有名”向“有實”邁進,由“見河長、見湖長”向“見行動、見成效”轉變。全面實現河湖長制后,改變了過去多頭管理的弊端,責任更加明確,形成了河道治理合力。

  從反復治、集中治,到形成一河一策、每條河有人管有人治,河湖長制正帶領久治走上治水管水常態化的道路。

  江河奔騰,一路向前。

  持之以恆、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不僅讓安居繪就出如畫的美景,更孕育了繁榮的經濟與文化。久治大地勢必水岸常綠、江河常清。

(責編:陳明菊、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