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村裡來了個“光頭干部”

甘海瓊 楊霆

2020年06月17日10:53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我是全國280多萬駐村干部中的一員,組織上將我派駐到這裡,就有責任帶著鄉親們加速奔跑在小康路上,兩年的駐村扶貧經歷也是我一生寶貴的財富。”近日,本網走進青海省湟源縣大華鎮巴漢村,來自青海省財政廳的駐村工作隊員宋朝輝忙裡抽閑,向我們講述著巴漢村鞏固脫貧的故事。 

駐村扎一線,扶貧搭把手。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青海省先后兩批選派“第一書記”和扶貧駐村干部1.49萬名,一股股強有力的幫扶力量讓扶貧一線充滿生機。脫貧不脫政策,摘帽不摘幫扶,如何鞏固好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在宋朝輝的身上,不僅濃縮了萬千駐村干部的奮斗與成長,也讓我們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接地氣:“我是駐村工作隊的,叫我‘光頭'也行!”

日頭西下,忙活了一天的宋朝輝從村委緩緩地走了出來,剛到巷口,村裡的一位老太太隔著很遠的距離就和宋朝輝打起了招呼。

“你忙完了別忘了好好吃飯。”“好的大媽,這天要下雨了,您也趕緊回家吧。”一個說的青海話,一個說的普通話,回憶起剛駐村的情景,宋朝輝根本聽不懂鄉親們口中的青海土話。

宋朝輝所駐的湟源縣巴漢村地處農耕區與牧業區交界,平均海拔3027米,是典型的腦山高寒地區。2017年巴漢村完成易地搬遷,實現了脫貧摘帽。

2018年4月,在青海省財政廳投資評審中心工作的宋朝輝接受組織指派,作為駐村工作隊員來到巴漢村。“剛剛完成易地搬遷,整個村子就像個施工現場。”宋朝輝和駐村工作隊就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入手,開啟了轟轟烈烈的駐村工作。

新居院落的圍牆建起來了,村道路和水渠修好了,房前屋后種上了一株株丁香,為了給村裡配備些既實用美觀、又價格便宜的大門,駐村工作隊連續跑了多個廠家比價,可費了不小的功夫。

看得見的工作做完了,根子上的發展問題該怎麼解決?來村裡已經三四個月了,宋朝輝在迷茫中帶著些許尷尬。“我是個退伍兵又在農村長大,特別能理解鄉親們需要什麼,也是真心實意想為巴漢村的鄉親們干點實事的,可一百多天了過去了,大家都還不認識我。”宋朝輝有些失落。

“我當時太郁悶了,干脆在生日那天剃光了頭發。”宋朝輝還在村裡租了一間閑置的院落,在巴漢村“安營扎寨”。從此以后,宋朝輝在村子裡逢人就說:“我是駐村工作隊的,叫我‘光頭’也行。”還別說,這一招很是有效,沒幾天大部分村民就記住了他:“村裡來了個‘光頭干部',脫貧的事找他就管用。”

(2018年7月 駐村第四個月宋朝輝剃光了頭發)

轉觀念:走家串戶心交心

只是記住還不夠,還得知道鄉親們在想什麼、需求是什麼,才能對症下藥。

村民吳泰山是精准識別戶,責問駐村工作隊為什麼別人家“雙幫對象”給的慰問他卻沒有?宋朝輝發現,原來是村裡對脫貧政策的宣講不到位。於是,他和駐村工作隊勤走訪、勤跑腿,田間地頭、走家串戶,傾聽村民的訴求,認真細致地記錄村民生產生活情況,並向村民講解脫貧政策。

“鄉親們從剛開始的話家常到后來向我們的工作提要求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鄉親們在一定程度上認可我們了。”一個月后,那位曾經責問過駐村工作隊的吳泰山,還專門給宋朝輝打電話致歉。通過這種入戶走訪的方式,駐村工作隊與村民們交了心,結了伴,解決了觀念上的不同,增進了彼此的信任,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如今,但凡宋朝輝走訪過的村民家,各家各戶是什麼情況,他都爛熟於心。然而,如何徹底改變村民們對駐村隊“搞政績、走過場”的誤解,宋朝輝覺得,隻有用實實在在的工作,讓村民們得實惠、有收益,才能讓大家真正信服,我們靠得住,是一家人。

送一程:留下“帶不走”的動力

“扶上馬”容易,“送一程”可不簡單。為了攻克村裡的產業發展短板,解決村民生活困難,宋朝輝積極發動身邊力量,千方百計為村裡引入發展活水。

2019年7月,宋朝輝通過與青海省政府採購協會對接,動員社會力量幫助村裡的困難群體。協會專門成立了脫貧攻堅小組,對村裡60歲以上老人的過冬物資和村裡3個大學生的學費生活費進行幫扶資。宋朝輝說:“社會幫扶解決了部分村民的生活負擔,也著實為我們實現共同富裕注入一劑強心針!”

這下,宋朝輝更是信心十足。部隊轉業的他與曾經服役過的西寧聯勤保障中心取得了聯系,部隊對巴漢村進行調研走訪后,決定在巴漢村設立“脫貧幫扶聯系點”,並出資50萬元資金進行幫扶。

“10萬元投建了全省第一家農村氧吧,10萬元建設完善了村裡的黨建活動室,剩下的30萬元投入到村裡的養殖合作社,僅這一項在當年就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4萬多元。”宋朝輝激動地說。

患有肺心病的村民劉貴邦就是鄉村氧吧最大的受益者,由於每天需要吸氧近八個小時,村裡直接把一台制氧機搬到他家裡方便使用。隨著部隊醫院的專家們多次進村義診,村裡很多重病患者實現了免費看病,免費領藥,避免了他們因病返貧。

“今年部隊決定投入100萬元用於村裡畜棚建設,這樣既解決了村裡畜牧業發展的短板,也有助於村裡人居環境衛生的改善。”建好的畜棚由村集體租賃給養殖戶,收益金將和其他收益一並向村民分紅。“軍地共建”的好項目讓村裡的集體經濟產生了造血功能並良性循環,宋朝輝說:“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們巴漢村有信心致富奔小康!”

扶志氣:等靠要的人沒有了

“我最怕村民們坐在家裡等靠要,如果不動起來,他們很容易再次返貧。”宋朝輝說,如何讓已經脫貧的村民依然干勁十足,扶志氣這才是鞏固脫貧的最好辦法。

2019年,巴漢村在金融政策的扶持之下,全村有78戶農戶轉產養殖業,家有50頭牛或100隻羊以上的養殖大戶就增加到30多戶。今年申請貸款擴大養殖規模的村民較去年又有所增加,宋朝輝和駐村工作隊又開始為化解養殖戶風險忙碌起來。

“很多養殖戶沒有風險考量,最近我們在積極做工作,讓他們趕緊給牛羊上保險,這樣抗風險能力就提高了。”在駐村工作隊的提醒下,這幾天,村裡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奔跑在各家保險公司之間,忙的連喝水的功夫都沒有。 

村裡的男人圍著牛羊轉,村裡的婦女該咋辦?宋朝輝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與湟源縣羌韻繡藝手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成功對接,專門在村裡設立了皮繡加工車間,培養出了25位繡娘。既能顧家還能有收益,“半邊天”也要為好日子錦上添花。

宋朝輝說,以前外出打工的農村婦女一年就回來一趟,現在隔三岔五就能在村裡看到她們。返鄉村民都說:“咱們村現在這麼好,當然得常回來住住啦!”越來越多在外打拼的巴漢村人願意回家,宋朝輝覺得這就是對他們駐村工作的最好認可。

“之前不知道村裡的鄉親們給我送鞋墊是什麼意思,后來才知道,青海人的鞋墊隻送自己內心看重的人。”看著這些精美的鞋墊,宋朝輝打算裝裱起來留作紀念。

“本來今天孩子的學校要求家長到校整理高考檔案,可是我又爽約了,明天醫療隊要來村裡巡診,還有很多准備工作沒做好呢。”帶著對家人的愧疚,宋朝輝繼續忙著手頭的工作。

遠眺巴漢村拉拉河畔,一大片馬蓮花在雨中競相綻放。宋朝輝依然是信心滿滿,巴漢村的明天一定能如馬蓮花般美好燦爛!

(責編:陳明菊、張莉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