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夢守初心 大漠戈壁展芳華

——記青海油田井下作業公司員工張峰

王 陽 范仲華

2020年05月06日10:05  來源:青海日報
 

通訊員 王陽 范仲華 攝

  “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隻要想成功,就不要輕易放棄,多堅持一步,就會多一些機會。”2019年被集團公司聘為技能專家的青海油田井下作業公司員工張峰如是說。

  “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這是對青海柴達木盆地最形象的描述。高寒缺氧、人煙罕至的戈壁高原環境惡劣,井下作業更是艱苦。然而,從小在花土溝長大的張峰對戈壁高原卻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他說:“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是我的家!”

  堅守,是張峰的信念,在平凡中非凡,是他的人生信條。1998年參加工作以來,張峰常年駐扎在澀北一線,中秋節、國慶節、春節等一個個重要節假日在井場中度過,實現了從一名普普通通的修井工成為一名油田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領銜人、集團公司技能專家的蛻變,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奉獻石油的初心使命。

  在同事眼裡,張峰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但凡井上遇到技術難題,大家第一個都會想到他。

  2018年12月25日,寒冬臘月,澀北氣田哈氣成冰,41歲的張峰像往常一樣,穿著一身棉工衣,前往各現場巡檢。

  “喂,張工,能不能來一趟馬北。”接到同事林有慶打來的電話后,他立馬乘車前往。

  原來在馬北作業區馬107井試採作業中,該氣井有5個層系,使用150修井機施工氣井並打撈四個型號不一的橋塞,如果在打撈橋塞解卡后將會有井控風險,難度逐步增大,存在安全隱患。

  為解決這一難題,作為技術領銜的帶頭人,張峰在井場爬上爬下,與隊長、技術員反復討論,查找原因。深冬的井場寒氣逼人,他的額頭上卻冒出細密的汗珠兒,因長時間站立,他的風濕性關節炎發作,但他依然仔細研究每一項工序,在現場查閱資料、制定方案,最終成功創造了“小馬拉大車”的奇跡。

  “作為井下作業工就要有‘鐵人’吃苦耐勞、勇於奉獻的精神。”張峰常常這麼說。

  在台東2井水溶氣先導試驗的重點施工項目時,由於地層出砂嚴重,螺杆泵舉升求產管柱被砂埋,測試工作被迫中止,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張峰連續工作96個小時暈倒在井上,被送回公寓基地僅休息了4個小時,緊接著又返回到台東2井現場,寸步不離守護著井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鐵軍”精神。

  辛勤汗水換來豐碩收獲。22年來,張峰先后輾轉花土溝、澀北兩地,但始終堅守在一線最艱苦的崗位,對修井的熱情從未減退。參與的一線生產難題《關於冬季施工井口保溫裝置的問題》《關於工作液罐加裝液位計的問題》《關於提升大修技術儲備的問題》等項目年創效百余萬元。先后獲專利11項,創新成果28項,論文29篇。

  談起工作,張峰總是激情飛揚,可一談到家庭,他卻面露愧疚。“2019年,已經連續200多天沒有回過家了,愛人懷孕都沒能照顧。”但張峰深知,沒有家人的支持,就無從談起石油人的無私奉獻,也正是有了這份牽挂,才讓他在這片浩瀚的戈壁上有了無悔的青春。

  選擇了高原一線,就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路。這一堅守,就是22年。作為一名石油人,他堅持走技術成長之路,以嚴謹勤奮的態度為高質量修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2019年“首屆全國油氣開發專業石油鑽井工和井下作業工職業技能競賽”中,作為青海油田井下代表隊的技術指導,為青海油田摘取大賽個人銀牌1枚,銅牌2枚等多項獎項,突破油田競賽歷史最好成績。

(責編:馬建輝、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