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就餐,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

馬振東

2020年04月27日09:51  來源:青海日報
 

德令哈美食匯廣場,美食攤檔前人們有序排隊。 青海日報記者 馬振東 攝

  門店消毒,員工測溫,公筷公勺、分餐自取……恰逢“愛國衛生月”,記者走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餐飲行業、食堂場所發現,經歷一場疫情后,“向不衛生不文明的飲食陋習宣戰”,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文明用餐習慣已經逐漸被廣大市民認可,餐飲消費市場正逐步回暖向陽。

  分餐制成餐飲新“食尚”

  4月22日午飯時間,在德令哈商業步行街一家飯館內,食客們自覺分桌吃飯,餐桌之間的間距隔開了用餐者的距離。除此之外,餐廳還配備了75%的酒精免洗消毒液。工作人員介紹,每天開門營業前,他們都要對店內進行消毒,對桌椅等可觸碰位置進行全面消毒。

  雖然店內有8張餐桌,但中午時段,隻開放4桌就餐。“顧客們也很體諒,吃飯時間很快,不耽誤后面的顧客用餐。”開了七八年飯館的馬玉成憑著自己的手藝在這條街小有名氣,每天中午排隊的食客有很多。“不管有沒有疫情,保障顧客的用餐安全都是我們的首要目的。”

  在柴達木中路一家餐館,不僅張貼了“分餐、讓文明健康的用餐方式惠及身邊”的宣傳標語,店鋪還專門購置了餐具,以便於客人分餐使用。

  在格爾木東路一家酒店裡,記者看到,各個就餐的房間裡在配備公筷公勺的同時,還推行了分餐不分桌的就餐方式。

  “所謂的分餐不分桌,就是我們在上餐時在征求顧客同意的情況下,主動把大份的菜品分裝在一人份的小碟子裡,然后拼裝在大的餐盤裡,上桌后每位顧客端一份就行。”酒店負責人介紹,為避免部分顧客不習慣分餐的使用,飯店特意推出了這種分餐不分桌的新形式。這樣就餐讓顧客在同一餐桌上享受團聚時光的同時,還能吃得更加放心健康。

  疫情之下,不少上班族的就餐方式也悄然發生著改變。

  記者走訪德令哈部分企業時了解到,各家企業除了“分餐制”還嚴格執行“分時段進餐”,原本熱鬧的職工食堂雖然冷清了許多,卻也安全了許多。還有不少人選擇了“打包分餐”,餐食打包后,在各自工座享用。

  “感覺挺好的,可以避免人員聚集帶來的交叉感染,更安全。”

  公筷公勺成就餐“標配”

  “服務員,有公筷嗎?”22日晚上,記者剛走進德令哈市巴音巷一家烤肉店,便看到一餐桌上圍坐著幾位用餐的顧客。其中一位女士向服務員提出提供公筷的要求,服務員立即拿來幾雙筷子。用餐完后,這位女士還將剩菜打包。“一家人出來吃飯,吃不完浪費,打包回去熱一熱還能再吃。”劉女士說,現在提倡節儉用餐,吃不完的一般會打包,使用公筷公勺防疫情,他們也從自身做起。

  “我這兒都是小隔間,沒有大廳,基本上可以做到桌桌分餐制。”餐館老板韓富民向記者介紹,結伴來店裡吃飯的大都是家人或朋友,顧客基本上會根據需求來點餐,而店員也會提前告知顧客分量大小。若顧客需要使用公筷公勺,也會提供。最近提出使用公筷公勺的顧客相比以往有明顯增加。

  “您好,分餐公筷自我國戰國時代開始,一直流傳到明末清初,是一種良好的就餐方式,為了各位顧客的飲食安全,我們特意為每位顧客都配備了兩雙筷子,金屬的是公筷,木質的是自己用的。祝大家用餐開心。”4月23日中午,在德令哈市區長江南路一家酒店裡,看到用餐的顧客都已就座,服務員在上菜前為大家普及了一堂“文明課”。

  記者注意到,酒店的顯著位置有公筷公勺的宣傳標語,就餐房間裡每個座位上都擺放著兩套筷子和勺子,分別為公用的和自用的。

  “我們飯店一直都是為顧客准備兩套筷子和勺子,我市近期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后,我們除了像以前一樣在顧客座位前配備兩套餐具,還會在每道菜品旁邊配備一副筷子和一把勺子,方便顧客使用。”餐飲部經理介紹,顧客就餐時服務人員也會主動介紹公筷公勺的好處,這種做法也得到了許多顧客的支持。

  走訪中記者看到,在市區大多餐廳、飯店裡,公筷公勺已經成為餐桌的標配。使用公筷公勺這種健康文明的做法,開始影響到越來越多的市民,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接受。

  採訪中,不少顧客都認為,餐桌上市民的一舉一動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鏡子,雖然現在提倡“分餐、公筷”,但是注重節約、禁煙等文明就餐的細節也不能忽視。

(責編:馬建輝、楊陽)

推薦閱讀